第23部分(第2/4 页)
谈梅毒〉、8月27日写的〈由一丝不挂说起〉等。他的这些文章,性质虽然很庞杂,但所宣扬的理论重点不过如下: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死的文化。
二、死的文化至多只适合死去的时代。对今天的时代来说,只能做文化史和博物馆的材料。
三、死的文化中纵使有一两个活细胞(所谓固有文化的“优点”),也对话生生的现代不能移植。
四、就好像一座又笨又旧的大挂钟,纵使其中有一两个齿轮没长锈,可是对我们新式小巧的手表毫无用处。
五、所以我们不要它!
六、洋鬼子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好奇和骗人以外,只是一种学术研究。如同他们研究一个死去的恐龙、一个吃人的野蛮民族一样。他们并不是提倡恐龙行动或是吃人文化。
七、传统文化中根本没有“科学’’与“民主”,只有“玄学与教条”。
八、……(略)
九、世界第一流的讲究科学与民主的强国,从来不搬弄什么五千年固有文化,从来不认识什么尧舜禹汤文武,但是他们是强国。
十、我们老老实实跟在强国的屁股后面学就是了,背着这个传统的大棺材干什么?
十一、我们要追求西方活泼泼的大美人,不要抱东方的冷冰冰的臭僵尸。
十二、所谓什么“国情不同”的借口,纯粹是一派妖言,所谓什么“超越前进”,“融合中西文化的长处”等等,完全是不要脸的夸大狂。
十三、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快快抛弃传统的死文化,快快按部就班的学习西方的现代文化。
这些思想是李敖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战文章的一贯思想,表现的方法和文章的性质虽然不同,但思路却是基本一致的,只要读一读这些文章,即不难看出这一点。
。 想看书来
1.为胡适辩护(4)
这一场论战的始终,都收在他的〈文化论战丹火录〉中了。
。。
2.在文献会混饭(1)
为了混饭吃,李敖暂且去了文献会。一次罗家伦和陶希圣来参观李敖的卧室,竟看到李敖在墙上挂着〈花花公子〉上的大幅裸体女人照片时,两人不禁面面相觑,先后夺门而出。
我们上面说过,因生计问题,姚从吾准备将李敖推荐到“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编辑委员会”去暂且糊口。他把这意思告诉吴相湘,吴相湘也极为赞成。吴相湘赞成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直想拉李敖搞近代现代史,但因为姚从吾也是他的老师,挡在中间拉李敖搞中古文,他就一直不便多说,这回是姚从吾老师的意思,他自然乐为奔走。
吴相湘跑去找陶希圣,陶希圣立刻表示欢迎李敖去。
不料当姚从吾、吴相湘两位老师高兴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李敖时,李敖却面有难色。李敖表示陶希圣是汉奸,又是国民党中的红人,他实在不愿意和陶希圣接近。
吴相湘劝李敖说:开国文献会并非陶希圣一个人的,罗家伦也是主持人之一,并且你去只是帮忙编民国开国时史料,是以整理辛亥革命史为主,可以发扬先烈们的幽光潜德,跟陶希圣的身份有什么相干?国民党史料不开放,你去可以趁机看到一些史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还是去吧!
姚从吾老师也劝李敖不妨暂时去,他说他已和胡适谈过,胡先生也说不妨去。
在两位老师的劝说下,加上自己目前实在需找个饭碗,李敖只好答应,暂时去文献会混碗饭。就这样,他上了“贼船”。
1962年1月29日,旧年将至,姚从吾老师给李敖送来1000元,并附一信,嘱咐李敖“往事己过,今后仍应潜心学问,努力考试留学,期为国用。”并劝李敖“应善用才智,志于大者远者,切勿沾染骂人恶习,尤忌常作辩难文章。像近日一二野鸡学人,下流乱骂,连村妇都不如,自当以为戒!钱宾四先生近来专心办新亚,理应加以尊重。各行其是,不应无端招骂。若过于放肆,不但树敌太多,亦恐于工作有妨。尚祈三思!顾某亦不值得一提;提了他不是反是替他作宣传了么?凡此均恳专予考虑为要!”
两天以后,姚从吾转来陶希圣的信:“兹拟请李敖同学参加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编辑事务工作,按月津贴新台币1000元。”
李敖的新工作就这样正式确定下来了!
姚从吾老师在陶希圣信上加注:“李敖同学:顷接吴先生通知。敬转上,希即前往该会接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