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页)
之碰上,因缘际会之下;甄家姑娘从此在林府长住。甄应嘉得了这个由头;不时借着看女儿的名义过来向太上皇请安;四时节礼不说,各色书画、珍宝、古董之类更是搜罗了送来赏玩。看在外人眼里,便成了“连深得太上皇器重的甄大人都要巴结今上的老师林大人,可见新帝的帝位如何稳固”云云;到让几个江南地方上对景仁帝还有些摇摆的竟收了心安心做事不提。
自英莲来到林府,几个孩子叙了长幼,英莲比林忆还要大上一岁,由此便是徒七、英莲、林忆、黛玉的排次。待红菱给甄家姑娘安排下大小丫鬟和侍奉的嬷嬷,又张罗着给她备下了四时衣物,林府虽大,也不另选地方,就将她安置在黛玉的院子里的,正合两个小姑娘的心意。诸事停当,方才寻了个吉日,让英莲跟着黛玉到了书房去拜见老师。
贾化贾雨村自丢了陕西某道某府知府的官,“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便要学先贤游览天下胜迹。他先到了金陵,正巧甄家在为甄大老爷的幼子甄宝玉找西席,他这般中过进士有些傲骨的,在一干争相应聘的人中最是打眼,得了留守金陵的甄家二爷的青眼,将他聘为西席。可教了不到半年,贾雨村便请辞,实在是甄老太太对这个小孙子爱护备至,这孩子读书上虽有些灵气,可每每上学必得两个女孩跟着方才能够安心不说,做老师的偶尔问责几句,回去便对祖母哭诉,那甄老太太往往派人传话,将甄家二爷叫过去大骂一顿,到让贾雨村更不好自处,将将过了半年,实在忍受不了,遂留书一封一走了之。
到了扬州,正赶上林海到任不久,林府也要请西席。贾雨村深知新任盐政自然比貌似荣升实为夺职的体仁院总裁有实权得多了,正好林海府上一个门客与贾雨村是旧识,就将他荐至林府。林海和徒景之与贾雨村谈了一席话,见贾雨村器宇轩昂,肚子里也颇有墨水,又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问了问过往,贾雨村一概不隐瞒,只道自己做官时的确对下行事太急又不懂得上下打点,被革职也属自然云云。回到后堂,林海还在沉吟,徒景之却道:“此人虽然可用而不可信,不过经历倒是正好,林忆是个好动的,正得有些经历的方能压住他。”林海也知自己当初得周游天下的朱轼教诲,受益良多,如今他初到扬州,来自荐的举子不少,出过扬州城的却没几个,贾雨村虽然目光闪烁,又是被吏部革职的,不过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朱轼当初不也是被夺职之后方才周游的么?便将贾雨村留下了。
贾雨村自己到没想到除了徒七和林忆,还有一个女学生,好在他也知有些人家将女儿充作男孩教养,也不吃惊。倒是教了几个月下来,黛玉进度比林忆快了好多,得了不少老师的赞誉。贾雨村也知徒七公子志不在科举,林姑娘再好也是女孩,自己的重点对象是林公子,便使出浑身解数,尽量深入浅出又联系实际,总算让林忆对四书五经不那么抵触,多少安下心来读书。
却是腊月放假,待过了个年回来,书房里又多了一个小女孩,下人说那小女孩是甄应嘉甄大人的女儿,因与林姑娘交好,便留在府里了云云。贾雨村是在甄家做过西席的,有人找他问询八卦,他也只是含糊过去。单有一日叶澄观来找他,摒退众人,开门见山,只道贾兄当初能入京会试,全凭姑苏阊门甄士隐的相助,只不知对甄家的事情知道多少?
却是进得了林府的人,锦衣府必得将其过往查的清楚,甄士隐家的往事虽然十天半月的查不清,徒景之又存了个将英莲留在黛玉身边的意思,便将甄应嘉拿出来做由头。可即使阊门大火十不存一,锦衣府的人广撒网勤调研,终究挖出有几个老人还记得当初英莲走失,甄家夫妇的嚎啕之状,待叶澄观将其与文社里的甄士隐对上号后,甄英莲的身世也就明了了。只是暗中身世虽明,一来明面上英莲已经是甄应嘉的女儿了,二来甄士隐抛下老妻封氏修道去了,封氏又回了娘家依傍父亲,如今也还算安稳度日。林海本来还想着是不是将英莲生母找个由头接到一起,让她们母女团圆,徒景之却想得多,只道既然寻到英莲生母所在自可安心,且过几年看看金陵甄家的表现,倘若诸事安好自然万事皆可,倘若有事,只怕封氏这里还是一步可用之棋,便道这事就这样了,不许再提。
叶澄观来得林府,林海视他为臂膀,又有朱轼的担保和过往的情分,过了些时日便将徒景之的身份告知,且逐渐将公务上委以重任。叶澄观吃惊之余,倒想起当日林海写信就是为了这个徒老爷,他在京中蹉跎几年早就看开,又真心将林海当做朋友,又感激林海、朱轼和苏锦华的恩情,更兼自己虽没有官身,可林海对他如此信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