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华严经》第三十七卷(白话译文)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3/8 页)
法藏,经过百劫,经过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的善根变得更加明净。譬如真金,用琉璃宝不断地磨光,变得更加明净;这地的菩萨所有的善根也是如此,以方便智慧,随逐观察,变得更加明净,更加寂静,无人能掩盖。譬如月光,照在众生身上,使他们感到清凉,四种风轮无法破坏;这地的菩萨所有的善根也是如此,能熄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的烦恼烈焰,四种魔道无法破坏。这位菩萨,在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做得较多;其他的也不是不修,只是随力随分。
佛子啊!这叫做简略讲述菩萨摩诃萨第六现前地。菩萨安住此地,多数成为善化天王,所作自在,所有声闻的问难都无法使他退却,能使众生消除我慢、深入理解缘起。布施、亲切的语言、有益的行为、共同的工作——像这样所有的作业,都不离开念佛,乃至不离开念具备一切种类、一切智慧的智慧。还这样想:“我应当在所有众生中成为领袖、成为胜者,乃至成为一切智慧的依止者。”这位菩萨如果勤奋精进,在一念之间,获得百千亿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菩萨作为眷属;如果以愿力自在示现,超过这个数目,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无法计数。
那时,金刚藏菩萨想要再次阐述其意义,便用颂诗说:
菩萨圆满五地已,观法无相亦无性,(菩萨已经圆满了第五地,观察法无相也无固定本性,)
无生无成本清净,无有戏论无取舍,(没有生起、没有固定本质,原本就是清净的,没有无谓的辩论和选择,)
体相寂灭如幻等,有无不二离分别,(法的本体和相貌都是寂灭的,如同幻象,存在与不存在不是二元对立,超越了分别,)
随顺法性如是观,此智得成入六地。(顺应法的本性这样观察,这样的智慧成就后进入第六地。)
明利顺忍智具足,观察世间生灭相,(明了、锐利、顺应、忍耐,智慧完整,观察世间的生灭现象,)
以痴闇力世间生,若灭痴闇世无有。(由于无知和愚痴的力量,世间得以产生;如果消除了无知和愚痴,世间便不存在。)
观诸因缘实义空,不坏假名和合用,(观察所有因缘的实质是空,不破坏假名的和合使用,)
无作无受无思念,诸行如云遍兴起。(没有造作、没有承受、没有思念,所有的行为像云一样到处升起。)
不知真谛名无明,所作思业愚痴果,(不了解真理称为无明,所作的思考和行为是愚痴的结果,)
识起共生是名色,如是乃至众苦聚。(意识的产生和共生称为名色,这样一直到所有苦难的聚集。)
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完全理解三界依赖心而存在,十二因缘也是如此,)
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生死都是由心所创造,如果心灭了,生死也就终结了。)
无明所作有二种,缘中不了为行因,(无明的行为有两种,不了解因缘是行为的原因,)
如是乃至老终殁,从此苦生无有尽。(这样一直到老死,从此苦难的产生没有尽头。)
无明为缘不可断,彼缘若尽悉皆灭,(无明作为因缘是不可断的,如果那些因缘穷尽了,一切都会消失,)
愚痴爱取烦恼支,行有是业余皆苦。(愚痴、爱、取、烦恼是因缘的支柱,行为的存在和其他都是苦难。)
痴至六处是行苦,触受增长是苦苦,(愚痴到六根是行为的苦难,接触和感受的增长是苦难的苦难,)
所余有支是坏苦,若见无我三苦灭。(其余存在的因缘是破坏的苦难,如果看到无我,三种苦难就会消失。)
无明与行为过去,识至于受现在转,(无明和行为是过去的,意识到感受是现在的变化,)
爱取有生未来苦,观待若断边际尽。(爱、取、有、生是未来的苦难,如果等待被切断,边缘就会穷尽。)
无明为缘是生缚,于缘得离缚乃尽,(无明作为因缘是生命的束缚,从因缘中解脱束缚才会结束,)
从因生果离则断,观察于此知性空。(从原因生出果,离开就断,观察这个就知道本性是空的。)
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断,(顺应无明产生所有的存在,如果不顺应,所有的存在就会断绝,)
此有彼有无亦然,十种思惟心离着。(这个存在,那个不存在,也是这样,十种思考让心离开执着。)
有支相续一心摄,自业不离及三道,(存在的因缘连续,一心包含,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