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出征,今日我如果只身逃回,有什么面目去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项羽说罢掩面自刎于乌江江畔。
誓拥刘氏白马盟
白马盟:
汉高祖刘邦在争夺天下之时,曾经分封了一批盟友和功臣为王,因为他们不性刘,称为“异姓王”。但刘邦始终认为异姓王不可靠,在平定天下之后便以种种借口除掉了这些人。为了巩固汉朝的政权,在清除异姓王的同时,刘邦还大封刘氏子侄为王,这些王被称为“同姓王”。刘邦晚年和大臣们订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语出《史记》意为:不是刘氏而为王的,天下共同*他。)的盟约,借已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以为王。古时订立盟约采用的方式是斩杀牲畜取得血涂在嘴唇上,因这次是斩杀白马取血而订立的盟约,故史称“白马盟”。白马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刘邦以为只要让刘氏子侄为王,便可以保证汉朝江山的稳固,但实际上他的这种行为却削弱了皇权、为日后诸王争权和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大风起兮高祖唱
《大风歌》:
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他得以战胜项羽,却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有的虽然原来是他的部属,但实力早已非往日可比,刘邦只能先封它们的首领为王,再将他们陆续消灭。公元前196年,刘邦自出征击败了淮南王英布的军队,英布也被自己手下的部将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一日酒酣,刘邦想起自己多年的征战、部下的背叛,感触颇多,便边击筑边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为:大风刮起来了阿,云随着风翻腾奔涌阿!威武平天下阿,荣归故乡。到哪里去找勇士阿,守卫国家!)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
曹参治国循萧规
萧规曹随:
曹参是西汉的相国。曹参早年曾随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萧何临终前向汉惠帝推荐他当相国。但曹参担任相国之后,只是循规蹈矩办事,从不颁布新的法令。汉惠帝命曹参的儿子曹窋规劝曹参。不料曹窋刚一开口,便被曹参责打了二百板子。次日,汉惠帝责问曹参为何如此。曹参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陛下和先帝谁更有才能?”汉惠帝说:“我比不上先帝”曹参又问:“您看我和故去的萧相国谁更有才能哪?”汉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既然我们不如他们二位,又何必非要改变他们制定的法令哪?只要按章治国便是了。”汉惠帝这才明白曹参之所以无所作为的原因了。曹参推行无为而治的方针,使汉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从而得到了人们的称赞。由于曹参是按照萧何所制定的法令治理国家,故被后人称为“萧规曹随”。
周勃左袒株吕党
左袒株吕:
周勃是西汉的军事家、政治家。汉惠帝登基时年幼,他的母亲吕后掌握了大权,便背弃白马盟,大封吕氏子弟为王。吕后死后,吕氏子弟吕禄担任了汉朝上将军、吕产担任了汉相。吕禄和吕产分别掌握南北二军,把持朝中大权,谋夺刘氏的天下。当时,周勃担任太尉,却不能进入军营大门;陈平担任丞相,却不能处理政事。于是周勃与陈平趁齐王*吕党之机,用计逼迫吕禄交出北军帅印。周勃得到帅印后来到北军,要求将士们用裸露臂膀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支持刘家的裸露左臂(古书作左袒),支持吕家的裸露右臂。左军将士心向刘家,一齐露出左臂。得到了北军将士的支持,周勃派兵入供协助刘章杀吕家的人,后来他与其他大臣共同拥立代王刘恒登基成为汉文帝。
相关知识
楚汉争霸: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起义演变而来的一场战争,目的在于争夺国家政权。秦末伴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武装反秦集团,而这些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是项羽和沛公刘邦二人。陈胜、吴广战死后,项羽在巨鹿战胜了秦军主力,而刘邦却抢先攻占了咸阳。虽然义军将领曾有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但由于项羽依仗自己实力强大,自封为西楚霸王,却将刘邦封在偏远的汉中。汉王刘邦在韩信、萧何等人帮助下积聚力量,杀出汉中,刘邦与项羽苦战了五年,大战七十余次,小战四十余次。又派韩信攻占赵魏齐等地,还与其他诸侯联合,逐渐占据了战场的优势,最终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率残部突围,最终自刎于乌江江畔。自此楚汉争霸结束,汉王刘邦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