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寨外,何沐平把6门大炮一字排开,率先用炮弹宣告了他的到来。
北津寨营地内一片混『乱』,游击和参将们找不到副将,也不知道如何下令,只当是英夷从陆上来攻。阳江镇官兵大都悍勇,加上张成龙以及几任总兵都是有真材实料的领军之才,所以阳江镇在绿营系统里,战斗力也颇为可观,只是少了现代指挥的阳江镇绿营兵勇,只凭一股血气冲阵,还比不上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何沐平指挥的有章法。
几轮炮轰之后,待到阳江兵杀出,一阵阵的排枪就整齐的『射』出,而精锐一连的超规格手榴弹也不要命地朝这些可怜人们招呼。而骑兵连则在两翼开始驱赶清兵,把他们往中路集中,中路的列兵们不断的用枪弹告诉这些兵勇——这个时代不一样了。
最终,北津寨之战以何沐平的胜利告终,而何沐平终于尝到了伤亡的滋味。此战,两名列兵死在清军的刀下,而一名猎骑兵也被掀下马来刺死。余者轻伤三十余人,重伤十余人。而清军被击毙215人,俘虏六百余人,成功逃脱的约有一百余人。由于北津寨也算是水师部分的,赶缯船和快哨船都有一些,所以一些水兵,驾船逃跑,何沐平也没有办法。
————分割线————
阳江的居民很『迷』『惑』,前些时日一伙蓝皮攻破了城,拿了知县大人,听说后来还把阳江镇一镇的兵给一锅烩了。但是自打这些蓝皮占了城,竟然一无告示,二无竖起大旗,就这么拖拉着。阳江县闭城两日之后又重新开了城,县民们携家带口就往外逃。胆子大些的,仍留在城中,该做工做工,该做生意做生意,与平常无异。
只是没过几日,城中竟然有一批不知从何而来的劳工在城中起了两座建筑。一座看上去就似那阳江镇校场,懂得军伍的人说,这是兵营。另一座四四方方,倒像是一座作坊,前些时日,见一群劳工搬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铁家伙进去。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先有英夷寇边,再有蓝皮占城。天下,要『乱』了呢。
其实何沐平不出告示安民也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发现系统只重形式。也就是说,自己占了城,就有了税收来源,但是系统认定,税收来源于城市本身,而不是这座城市原来有多少人。这么说有一点拗口,那么换个解释。系统认定何沐平占了阳江县,但是原阳江县民对系统来说并不是纳税人。纳税的是阳江城本身。
诡异吧,最起码何沐平这么认为。
当他下了指令在阳江城建设兵营和火炮铸造厂的时候,系统认为,有了兵营,何沐平就可以招募步兵和骑兵了,有了火炮铸造厂就能招募六磅步兵炮了。至于兵营和火炮铸造厂本身能干什么,系统不认为它们有用。
而何沐平一下子就明白了,敢情系统自欺欺人,觉得搬了这么多钢材和机床进火炮厂,全都是形式主义啊。
何沐平问过知县大人,阳江县大约有县民3万余人,而系统则无良地自己认为,阳江县城有居民21万人。何沐平问,这些居民在哪,我咋没看见,系统竟然回答了他,你看,那些给我干活的人就是居民。
然后何沐平败下阵来,这些干活的所谓“居民”干完活接着出城消失了,你以为这是鬼片呢?!
不过,这个不大不小的bug总体来说是有益的。让缺乏行政班子的何沐平暂时不必劳心于这些琐事,一心扑在军营军械和船坞建设上。
6月13日,军营已经落成,随着军营建设完毕,10队法兰西火枪列兵从中走了出来,一千二百人裂成的大方阵,让何沐平一阵激动。
“娘咧,俺也是团长了。”与此同时,一根根巨大黝黑的炮管也从火炮铸造厂中被马车拉了出来,这些口径大约有57mm的步兵炮,直接替换掉了北条炮兵的傻大黑炮管。
原本何沐平还以为炮兵们会像斯巴达一样拒绝使用,结果人家一脸『淫』相地说:“嘿嘿,钧座,打炮这个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宝贝更大一点。”
然后何沐平囧然了。
火炮厂除了可以生产6磅以下的大炮之外,也能生产燧发枪,每月大约能产大小步兵炮三十余门,燧发枪500余杆。刚刚投产的火炮厂,现已有三门2磅炮赋闲,整整100支前装燧发枪也在赋闲。
他又去问自己的冷兵器部队要不要火枪,有人答曰:“打枪和打炮是不同滴。”何沐平再次绝倒。
于是,何沐平终于痛下决心,打出了自己占领阳江之后的第一个告示:
兹我中华救**系我中华海外漂泊游子,惊闻英夷侵我华夏,伤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