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到此谋生的外地人,形成了巨大的诱惑。
不过,由于其中的一些“海外关系”虽然说是在外面扎了根,有谋生赚钱的路子,却并未取得合法的居留权;一些虽然取得了居留权,却也不可能拖家带小地将国内的亲友都带过去。也有一些在国外纯属“混迹江湖”的,本身就生活在最底层,他们就更不可能通过合法渠道,将亲友“移师”国外了。
但不管怎么样,诱惑形成了,接应关系建立了,偷渡也就产生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打击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也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国内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普遍提高。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年轻人变得更加务实与谨慎起来。与其冒着违法被抓的危险,偷渡到一个完全陌生、对未来工作毫无定数的国家去,不如就近找个好工作,安稳地过过小日子。
因此,诱惑曾经一度淡化,偷渡活动曾有所收敛,沿海沿边也平静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天道无常,生灵各异;人心不足,巴蛇吞象。一段时间之后,也许是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大,也许是身边的人才越来越多,而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近些年来,各类偷渡活动又沉渣泛起,时有耳闻。
总队曾统一组织边防支队和海警支队协调联合作战,对偷渡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犯罪复发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过,放松警惕还为时过早。
根据总队的信息通报和支队掌握的线索,近段时间,据点设在海城的那个偷渡组织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和深层次的突破,但端倪初现,这次的外来人员非正常聚集,有可能就是一个讯号。
正在指挥中心陪着支队领导研究沙盘的夏晨突然接到内线电话,他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李春明气喘吁吁地向他报告:“夏队,他们要行动了,明天凌晨三点,白瑚海域集中上大船。”
“来源可靠?”
“可靠。”
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经过紧急研究部署,肖震决定,立即成立专案组,由他亲任总指挥,进行全局控制;黄参谋长任现场指挥,负责通信设施、警力部署落实和现场行动指挥;后勤处林处长负责联系地方车辆运送兵力;夏晨负责将行动人员进行编组……
支队上下全都忙乎起来,但内紧外松,表面上看去仍然风平浪静。
实际上知道晚上行动具体内容的,也只有参加会议的那几个人。其他人只知道要准备行动,至于具体地点在哪里、去干什么,那不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
吃过晚饭后,便开始有人穿了便装,三三两两地往外走,呼朋唤友的像是去逛街。
晚上七点半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滨州市东区靠近郊外的一个广场上,一家新开张的超市正在那里举行着一个露天产品推销活动兼文艺表演。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很多地方牌照的车辆都停靠在路边,小车、面包车都有。
混在人群里看热闹的夏晨抬手看了看时间,然后拍拍李一鸣、李春明他们的肩膀,几个人悠闲地向路边走去,往四周看了看,迅速上了一辆面包车,里面已经坐着几个人了。
七点四十五分,面包车驶上路面,向富江县城方向驶去,那里离白瑚海域最近。车灯雪亮,从车子的后视镜里可以看到,同样有几辆面包车在疾驰。
车子直接开到了富江码头,码头上灯光有些昏暗,显得十分安静。
人员陆陆续续地下车,黄嘉轩对夏晨低声说了一句:“看看人员到齐了没有。”
夏晨往几个负责人看去,大家都点点头。夏晨低声报告说:“齐了。”
这时,富江县边防大队的王大队长轻轻走到黄嘉轩面前。他报告说,从大队抽调的六十多名警力于一个小时前分别乘船出海,已经按要求布置到位。码头旁安排了八条小快艇,每条艇可以坐八到十个人,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可以登船。
黄嘉轩将手一挥,所有的人按组带开,迅速上船。快艇依次驶离码头,向白瑚海域方向驰去。
这次征用的小快艇,都是一百五十匹马力的,速度可以达到近四十节(海里每小时)。因为是夜晚、乘坐人多,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感觉出其速度不下二十节。
白瑚海域是一个宽喇叭型的入海口,中间是水道,两面是山,显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