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
“斯大林同志,您要明白,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 于我们这个主权国家来说不完全合适!”毛泽东的语气很平和,但态度却 有些强硬。斯大林显然有些不悦了,他沉恩片刻,侧起头来说:“是的,可是我从来没有出席过在外边饭店或是外国使馆举行的宴会,从来没有过。”他强调 了一句,显然在向毛泽东施加压力了。毛泽东没有理会斯大林的态度,坚持说:“斯大林同志,我们的宴会要是没有您出席,这恐怕是很难想象的!”毛泽东的话也显得软中有硬。他 进一步说:“我们请您,殷切地请您务必参加。”谈话停顿了下来,斯大林 像在考虑什么,而毛泽东则冷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答复。
“好吧,毛泽东同志,如果您是这样希望的,让我考虑考虑吧!”斯 大林终于做了让步的表示。看来他准备打破自己从来格守的信条了,因为他 清楚地意识到面前这位高大健壮的中国领袖,对他来说是一位非常不一般的 盟友。会晤结束后,斯大林再次破例把毛泽东一行送到了门口,目送着他们远 去的背影,斯大林手中的烟斗轻轻转了两下,若有所思。1950 年 2 月 14 日上午,中苏双方正式举行隆重庄严的条约签订仪式, 它意味着两个盟国的“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尽管谁也无法预料到 两个社会主义邻国的关系以后将会遇到什么坎坷和变化,这个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剧烈的震动。 条约原称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改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对周恩来提议加上的“互助”二字十分满意, 他认为这两个字“加得很合适”。签字大厅内的灯光格外地耀眼,大小 10 余盏各式吊灯、挂灯、壁灯齐明, 更增添了隆重气氛。条约的签字桌中央分别插着中苏两国国旗,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与苏联外 长维辛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签了字,互换 文本后,两人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毛泽东和斯大林都出席了签字仪式。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同时,也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协定规定 至迟不超过 1952 年底,苏联将交还他们在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在华权 益。还签订了《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将提供 3 亿美元的贷款帮助新中国的建设。 仪式开始后,进程很顺利,可是当要签订贸易方面的协定时,文本却迟迟没有送到,双方领导人显然都等得有些着急了。斯大林不悦了,他问及下 边,得到的回答是:“中文的文本没有准备好”。斯大林不动声色,转身对 中方翻译师哲说:“请您把这个情况通告毛泽东同志。”师哲小声地对毛泽 东耳语了几句,毛泽东不悦地一摆手悦:“算了,总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 中国人的身上行啦——”说罢,毛泽东再也不言语了。
其实文本的拖延是由于苏方工作人员的差错造成的,他们在修改错误时耽误了时间,对此周恩宋是十分清楚的。他理智地示意维辛斯基再等等,一 直等到文本送来后,场上的焦灼气氛才缓解下来。签字仪式终于完结了。在全体人员合影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又相互交谈了几句,彼此祝贺与问候。合影时站在中间位置的斯大林比毛泽东矮了些, 他很机智地向前跨了半步,这样第二天见报的照片中,斯大林和毛泽东几乎 是一样高地并肩出现在全世界面前了。
当印有照片的报纸送到斯大林面前时,他仔细地看着照片,有些狡黠地笑了,似乎是在说:“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你真聪明呀!”然而毛泽 东注意的却是报纸上消息的内容,对那张合影照似乎根本没有去认真留心过 什么。斯大林破例出席中方招待会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大都会饭店是一幢带有典型俄罗斯风格的建筑。2月 14 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把大都会饭店的宴会厅全部包 了下来,整整的一层楼都成了中国东道主接待客人的场所。自然,花费的租 金也是颇为可观的了。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结束的告别宴会将在这里举行。
下午 6 时左右,中国东道主和请来的客人们都按指定时间来到了宴会大 厅内,到处都是笑脸和热情的话语声,气氛是热烈而隆重的。然而快到开始的时间了,仍不见斯大林等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出现, 不少人脸上浮现出忧虑不安的表情。大家担心斯大林是否真能破例走出克里 姆林宫到这儿来参加招待会。几位苏方人员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认为情况不 妙,另外一些人则显得信心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