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坠 毁。这虽然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想象,但李人士不得不从这方面做最坏的 打算。于是,他当即向南京四郊地区的军统组织和情报人员发出指令,要他们仔细寻找 DC47 型 222 号军用运输机的下落,并派出陆总调查室和南京办事 处的特务四出寻找,打听消息。军统青岛办事处主任梁若节、军统天津站长陈仙洲得到老板座机失踪的 消息,也在不断地向机场打听消息,通宵不敢睡觉,苦守在电台旁,等候上 海、南京及重庆方面的电讯联络。
北平的马汉三自 16 日在天津送走戴笠回到北平后,几乎是在惊慌、恐惧 和焦虑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对这次由自己一手策划的破釜沉舟的暗杀 行动做出了各种最坏的打算,就是不敢想象戴笠会死在自己手中。在马汉三 眼中,戴笠不啻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暗杀大师,他一生策划和实施了许多石破 天惊的暗杀行动,无疑是一件件完美无缺的黑色艺术杰作。一个杀人大师, 竟也会被自己所杀,马汉三实在不敢想象。当 17 日下午上海方面发出戴笠座 机失踪的查询电报后,马汉三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事件的进一步 发展,使马汉三很快惊醒过来,他意识到他很可能成功了,一个无比强大的 对手,终于被他闪电般地一击,打翻在地,是他一手制造了一个令人无法相 信和想象的千古奇案。在极度兴奋和不安之中,马汉三真想关起门来放声大 喊大叫一阵,以痛快淋漓地宣泄自己那种充满胜利感的狂喜。
1946 年 3 月 21 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及其他许多报纸,刊登了戴笠乘 222 号专机从青岛去上海途中,在南京江宁县上空因遇大雨,飞机撞山失 事,戴笠及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的消息。戴笠的死因,就此而成定论。国民党 上下及军统内外,基本上都接受了这一结论,一场弥天大案就此掩盖过去。3 月 17 日,戴笠暴尸戴山的同一天,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重庆闭幕。这次会议无疑是蒋介石动员国民党在战后走向全面独裁的一次重要部署。一 方面是出于对戴笠的悼念;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反共内战动员的需要。蒋介石 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对戴笠之死进行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其规格、声势,完全 是空前的。1946 年 4 月 1 日,军统局在重庆为戴笠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所有军统内外勤的大特务全部到会。蒋介石亲自到会主祭,号召特务们要完成戴笠生前 遗愿,继续做好特务工作,并十分难得地流了泪,参加追悼会的特务们也大 都痛哭失声。礼毕,蒋介石走下主祭台,在一批死者家属面前转了一圈,一 一握手赠金,含泪以泣。死亡特务家属们想到戴笠已死,军统前景暗淡,自 己今后的生活也将难以保障,思前瞻后,悲上心头,一个个竟忍不住嚎啕大 哭起来。毛人凤觉得在此种情况下,蒋将难以脱身,当即挥手制止,将哭声 压下。蒋趁机脱身,追悼会也在一片凄凉的气氛中结束。
从 4 月中旬开始,国民党各大城市军政最高主官按蒋的旨意,对戴笠之 死纷纷举行公祭。6 月 11 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戴笠为陆军中将。
6 月 12 日,蒋介石亲率南京政府数百名军政大员及数万军民为戴笠举行 隆重的葬礼。出席公祭的重要人物有行政院长宋子文,国防部长、一级上将 白崇禧,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二级上将陈诚,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 教育部长陈立夫等人。蒋介石亲赠花圈,题“碧血千秋”,挽联文为:“雄 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迹,奇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这次葬礼所赠花 圈、挽联数以百计,其中,得到各界一致公认,被认为是上上之联的,是章 士钊所写的一首挽联。原来,自戴笠死后,蒋介石慨叹地对人说:戴笠“生 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并示意教育部长陈立夫,要发动一些文化、教育、法律界名人,写几副挽联来,悼死扶生,以提高戴笠的身价,装璜门面。为 此,陈立夫利用一些名流宿彦的聚会,向大家提出给戴笠送挽联的事。名流 们虽然感到钦命不敢违,但想到以戴笠其人的黑暗一生,如何能歌功颂德, 自甘堕落;如果照实写来,岂不有违蒋、陈等人的初衷,引火烧身,自找麻 烦。想来想去,一个个都是激流勇退,相互推诿。这时,国民党元老张群素 知大律师章士钊与杜月笙交谊匪浅,与戴笠亦有交往,于是极力推荐他主笔, 众人一致附和。章士钊至此不好再推,稍加思索,一挥而就。文曰:“生为 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寥寥数十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