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
其实,回想起汤玛士和萨拉芬娜雇佣杀手时的动机,以及他们寻找的策略都惊人的相似,这既是他们夫妻默契的表现,也是一个巨大的巧合。虽然,夫妻两人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恩情,但是行为方式上还是显露了他们曾经十分恩爱。至于两位杀手神奇地替他们挡下一枪,更是巧合中的巧合。这一系列的故事,如果不是巧合,根本无法解释。
一本书带来的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能够成为富翁,但大多数为之奋斗了一生,却还是很贫穷,但是有这么一个幸运的穷学生,他只是偶然地读完了一本书,便轻松获得了巨额的遗产,从而得以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听起来有些令人无法相信,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6年5月,意大利罗马最高法院裁决了一起遗产继承案件,法院认定法国学生贾因?保罗?拉柯斯特获得爱弥儿?费布利耶留给他的400万里拉的巨额财产。要知道在这之前,贾因还仅仅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学生,这一判定意味着他成为了一位百万富翁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爱弥儿?费布利耶与他非亲非故,为何要给他留下一大笔遗产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早在四年之前,即1922年,贾因因为家境贫寒,面临着辍学的危险,经人指点和介绍,他来到罗马佛奇康图书馆,向这里的馆长班尼?梅尔卡神父求助,他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以帮助自己顺利地完成学业。
事情很不凑巧,这天梅尔卡神父刚好有事出去了。热情的工作人员让贾因进入图书阅览室,让他边读书边等待神父。这是贾因第一次踏入这家图书馆,里面丰富的藏书让他兴奋不已,他选择了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古书,是爱弥儿?费布利耶在1870年出版的《动物学》,如饥似渴地饱读起来,此时的贾因已经忘记了一切,他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很快他就读到倒数第二页了,书页上用红墨水留下了一段话:“本书的作者致陌生的读者:你本人可以直接到罗马的派拉兹继承法院去,请求取出LJ14675号文件,这文件将使你获得料想不到的幸运。E?F谨启。”。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抑或是有好事者跟读者开了个玩笑?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贾因决定按书中所书前去一探究竟。
他来到法院,顺利地取出了LJ14675号文件,文件袋里装着一封信,大致内容是:这本书的作者即费布利耶倾注了其一生的精力完成了这本著作,但是让他苦恼的是没有人肯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大多数人只是随便翻翻了事。于是费布利耶将他的专著全部销毁,唯独留下一个孤本藏于佛奇康图书馆,并在该书的倒数第二页写上提示语,谁能发现这个提示语,便证明有读者已经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读了他的著作。他在信的末尾表示,他要将自己的遗产赠予这位有缘人,以答谢他对这本书的尊重和了解。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本文开头所描述的情景了。贾因,这位幸运儿,机缘巧合地读完了这本书,发现了隐藏其中的奥秘,顺利拿到了这笔遗产,成为一位富翁。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人世间的巧合太神奇了。
阴差阳错的婚姻
你也许只在文学小说中,才能看到同胞兄妹或姐弟相恋、结婚的故事,故事中的浪漫与幸福往往让读者心生祝福之意。而现实中的爱情总有一种传统的道德伦理在约束着、规范着。在传统中国,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忠贞不二,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准则,任何与此偏离的都会被视为反传统。兄妹俩“结婚”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也不符合公序良俗和传统道德,更增加了某些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不利于后代子女的健康发展。
现代兄妹结婚的事情已经极其少见了,但是如果是某种阴差阳错的巧合促使一对同胞兄妹成为夫妻的话,那可真是不由得让人感叹造化弄人了。
2001年7月25日,一对年轻的夫妻陈林与李燕走进婚姻登记处,解除了夫妻关系。他们已经结婚近6年,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为什么会决定离婚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两人都是大学生,陈林更是从澳洲学成归来的海归,李燕则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是一位外企的白领。两人因一次业务往来而认识,通过一段时间交往,感觉彼此性格、兴趣都挺相似,就于1995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李燕就怀孕了,这个喜讯让陈林及他的父母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是到生产那天,麻烦来了,过了很长时间,产房里没有传来婴儿的啼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