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基本内容和结构。鉴于滕先生工作繁重,我们曾建议由他口述,我们整理成文,但他坚持自己写作,以便更准确地把自己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以及对教育、人生等方面的体验呈现给读者。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滕先生推掉了许多演出、讲学和会议,终于完成了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在这一年中,我们和滕先生密切联系,多次沟通。2005年1月29日,我们还应邀参加了在他家举行的他的学生的钢琴演奏汇报会(第十二期),有幸欣赏了孩子们高超的演奏水平和美妙的乐曲。这些饱含滕先生心血的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位艺术家传播知识、美与理想的社会良知和高尚情操。
出版前言(2)
《穿越艺术》一书,主要涉及音乐、艺术、学习、教育、竞争、做人、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滕先生以他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索、精辟而独到的分析,将这些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阐述得既尖锐犀利,又娓娓道来;既结合现实,又有理性思考;既通俗易懂,又蕴含哲理,循循善诱,充满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如同他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儒雅,博学,朴实,亲切。
当我们完成了本书的编辑工作之时,不仅对滕矢初先生肃然起敬,而且从书中获得很多启迪,这些要点见于每一节的提要,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我们回想起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平民教育家、留美博士晏阳初先生。他立志献身平民教育,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和丰厚的俸禄,来到河北定县开展乡村的平民教育实验,试图以此来改变国民风貌,从而达到强国兴国之目的。晏阳初先生希望高素质的人才,来承担改变国民素质的义务,但他的理想,只有在今天才能够实现。在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日益文明的今日,民众素质将伴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升。滕矢初先生正是一位以自身优势来传播知识,努力提高大众素质的音乐家。他通过文字,将知识与理想,道德与情操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一如他通过音符,将爱与美,光明与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序言:我的音乐启蒙(1)
谨将此书献给
伴我童年、呵护和培育我成长的
敬爱的姥爷顾福堂大人
每当旋律或激昂或幽婉地从我的指尖流淌,或是在舞台上统领千军万马般挥洒自如地演绎乐章,或是我为人们深入浅出地解读音乐作品娓娓道来的时候,总有人好奇地问我:你的知识是怎样积淀的?什么使你自信?你为什么能够如此热情宽容?
这不由得让我浮想联翩,回忆起印记深刻的童年。在自信的背后,远在我童年留下的记忆里,其实充满了深深的自卑和无限的孤独。
记事的时候大概是三四岁,父母随部队南下,把我和兄弟留给姥姥,后来,姥姥去世了,父母决定把孩子们领回身边,那时候他们已经到北京,在国家计委和经委工作,但是考虑到姥爷一个人生活孤单,就决定留一个孩子在他身边,姥爷选择了我。
和姥爷在哈尔滨共同生活的日子是自由而有趣的,他尽其所能地满足我在吃穿、玩耍所有物质上的需求,把全部的关怀、宠爱都给了我,但在我心中总还是觉得缺少些什么。
缺少什么呢?
是啊,一个孩子,远离父母、兄弟,过着和一个老人相依为命的二人生活。
每逢寒暑假,母亲会从北京来到哈尔滨探望姥爷和我。还记得她抱着我动情地哼唱着《小白菜》、《二小放牛郎》,曾经那么动听,那么感人,让我久久回味。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母亲的音调并不怎么准,但是出于对母爱的渴望和向往,使那些歌成为我能想像的最美妙的声音,而那幸福的时刻和画面连同令人回味的歌声一起,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童年的脑海里。
那时特别羡慕别人家的亲情和热闹,记得同院的泉子家吃饭的时候,常常是兄弟姐妹、父母、老人一大家子人,即便是舅姥爷家的工友们聚在一起吃饭时,也好不热闹,每当这时自己也凑过去,不愿离去。饭菜虽没自家好,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亲情和温暖,比饭菜更吸引我。当别人盛饭时,我也怯生生地举起碗,还特别不愿让别人看到添饭的人是自己。
周围虽然也有很多小朋友,但人家都有哥哥姐姐撑腰,还有父母呵护,只有我形单影只地,与姥爷厮守。
小时候的我还算聪明,又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劲头,所以周围的人都很喜欢我这个沉默寡言、要强的小白脸儿。但是与别人相处时,我最怕的就是别人问到我的父母在哪里,为什么不在他们身边,和看到那种怜悯而同情的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