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焙蛎教宥嘀侄嘌��悴ビ跋旌苄。��簿兔挥刑�⒁狻�
而现在,广播绝对堪比后世的网络,它的辐射范围比网络还要广,现在的影响甚至在网络之上。但是有刘家这只拦路虎在,这广告十有□是成不了了。难道就这样放弃,这个念头一出来就被若梅否定了。改革开放还没几年,现在机遇多争取的人少,正是发家致富最容易的时候,他们家绝对不能放过这难得的先机。
那该怎么办呢?若梅放下大手指,双脚盘在爸爸腿上,手肘顶着大腿侧手托腮,刚好看到正对着沙发的电视。
“爸爸,没有广播我们就做电视广告啊!”
一家人围在客厅里,女儿身上的奶香味传来,林建军也逐渐平静下来。自古民不与官斗,现在不是跟刘家硬碰硬的时候。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总有一天,他林建国一定要把这一出给找算回来。
“可是妞妞,电视广告很贵的。如果是为了做广告,银行不会贷款给咱们。”
若梅犯难了,又是钱,她现在有许多赚钱的好点子,但最缺的就是钱。苦思冥想抓耳挠腮,似乎只剩下最后这一个办法了。
“爸爸,快要过年了,我们给京城的孤儿院和养老院捐面粉吧,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俏皮的眨眨眼,若不是情非得已,她定不会用慈善这个法子的。首先她觉得,因为商业目的做慈善有点动机不纯。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现在用了,那后面肯定一大波跟风的,然后就没这么好的效果了。
“过年的时候,这些地方肯定有许多组织去慰问,到时候我们应该能上新闻,那样的话就是免费的广告啦。”
林建军眼前一亮,噌的一下站起来,把若梅举过头顶,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妞妞就是聪明。”
说干就干,随着寒假考试的结束,若梅建军跟着父母去了每一家孤儿院和养老院,询问好情况后,到了大年二十开始送面粉。最初还没有人注意,但做得多了总会有人发现。
事情恰好被市电视台的一个记者发现了,他本身就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得知情况后他当夜采写撰发了一篇稿子。十年动荡后,国家正需要如此温暖人心的正能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报道上了本市日报的头条。
一大早石奶奶敲响了林家的门,昨夜实验小学成绩单出来,若梅考了年级第一,海峰以一分之差不敌萱萱姐,得了第二名,全家人庆祝一番睡得很晚。若梅穿着睡衣,睡眼惺忪的开门,就见石奶奶手里挥动着报纸。
“妞妞啊,这是你家面粉厂么,上报纸了!”
冷风透过门吹进来,若梅一个机灵清醒了,拿过报纸来一看,鲜明的黑色标题非常醒目:
《捐面粉助孤寡欢度春节,传大*雷锋精神存事件》——福乐面粉捐助孤儿院与养老院记实
“石奶奶外面冷,你进屋坐。”心中一喜,这事成了!若梅招呼她进来,然后趿拉着拖鞋,朝主卧室门口跑去,“爸妈,咱家面粉厂上报纸了。”
五分钟后一家四口穿戴整齐坐在客厅里,海峰举着报纸手舞足蹈,有这么让人骄傲的爸爸妈妈,他光想想就乐的没边了。石奶奶看一家子这样,恭喜完后留下报纸,识趣的告退了。
“妞妞,你真是咱们家的小福星。”
一家人围着若梅,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没过一会儿客厅的电话响了,市电视台的记者要采访面粉厂的负责人。挂了电话建军跟大舅哥商量一下,两人一同接受采访。
而后一上午,林家的电话几乎就没停过。若梅和海峰在实验小学的同学纷纷发来贺电,尤其是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小家伙,这一聊就是许久。听着他们话中丝毫没有嫉妒的口气,若梅总算彻底放心了。
果然这时候这种事太少,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这企业家心地真好,拿出那么多东西帮助别人。而不会有很多人置疑,是故意作秀什么的。透过这些同学,若梅就知道袁局长沈主任周阿姨他们这些人是什么态度了,而他们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态度。当然少部分人总还是存在的,比如说李桂花和刘明珠,两人第一反应都是林建军在作秀。问题是大环境如此,不会有人相信这所谓的“真相”的。
冷静下来后,若梅就着手给父亲和舅舅准备采访的内容。前世她见多了这种事情,记者的问题无非就是那么几个。把大体情况润色一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老乡们匀出来的一点馒头和稀饭养活了我……同时没有党和国家,也就没有现在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