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他们在被遣返以后进行了反共宣传而造成恶劣影响,对此他悔为最大的教训。
指挥部队在张鼓峰击败日本关东军,随后蒙冤遇难,叶剑英访苏时赋诗怀念“不见加伦三十年”。 布留赫尔回国后,因在华的军事成绩卓著得到了嘉奖,并用了很长时间养病。1929年夏,一向媚外的国民党政权得到美英支持,在横贯北满的中东铁路(根据中苏条约由两国合营)挑起争端。苏联政府将熟悉中国情况的布留赫尔从乌克兰军区调到远东,组建特别集团军同东北军作战。腐败无能的奉系军阀一触即溃,上万人投降就俘,布留赫尔对战俘未进行阶级教育便指示送往矿山做工。同年末,中苏政府达成协议恢复中东铁路原状,俘虏被遣返,因其多数人没有觉悟加之所受待遇不好,回东北后宣传反苏反共并造成恶劣影响。当时,刘伯承、叶剑英等正在苏远东军区协助工作。据回忆,此役后被全苏誉为英雄的布留赫尔深为对待俘虏的做法而后悔,一见中国同志便说:“在这件事上,我永远不会原谅我自己。”
平反昭雪
1935年,苏联红军恢复军衔制,首批所授的五名元帅中便有布留赫尔。1937年,苏联展开可怕的“大清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人首先以“法西斯间谍”罪名被捕,布留赫尔奉命主管庭审。这位以正直著称的元帅很痛苦,同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老友一起抱怨:“我明明知道他们不是敌人。”据档案记录,“庭长”在法庭上竟没问一句话,无言本身就表明了政治态度。他回到远东,便受到安全部门“注视”。1938年7月末,日军在“苏满边境”的张鼓峰(吉林珲春边境)挑衅,布留赫尔指挥苏军反击,经过12天战斗击败了关东军。停火后,10月末他秘密被捕,因拒绝承认有“反苏阴谋”遭受当时惯用的“肉体压迫”,18天后便死亡。因政府长久未说明其下落,许多苏联人长期怀着美好愿望猜测他可能又去了中国当顾问。1956年春,苏联平反大批冤假错案时,才宣布了布留赫尔的死讯并予昭雪。
社会评价
谈起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加伦将军的名字铭刻于史册。这位真名布留赫尔的最早的苏联元帅后来虽蒙冤遇难,然而当年他作为来华的首席军事顾问,对帮助东征北伐所做出的贡献却久久让人难以忘怀。中国共产党人追溯早期建军史时,也不会忘记他起的作用。
叶剑英于1957年访苏时重游远东,忆起曾在布留赫尔指挥下参加1929年红河冬季练兵的情形,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对那一代中国人来说,加伦将军的名字始终铭记在心中。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三次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五人之一,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从事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的战争,屡建奇功。他的一生与苏军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的功绩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膺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和多枚外国勋章、奖章,三次荣获革命荣誉武器。
早年生涯
童年时代
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格。
进入军旅
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
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