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这样还有意义吗?……我是国王呀!
丰璋期盼的是以国王身份掌握实权,鬼室福信当然看得出丰璋的不满。
那个家伙应该留在日本,不必回来。没有那个家伙,国家有难时,百济人也会主动赶来从军;这家伙却自以为是靠他的号召力。我实在后悔把他从日本带回来。——这是福信的想法。
强者为王。谁说我没有资格当国王呢?——福信抱持这个想法,这一点,丰璋也料想得到。
由于有过一段时期的休兵状态,确实招募到不少兵员,但百济遗臣军团内部产生巨大龟裂,也是事实;另一方面,熊津城这边除了向唐朝廷请求增援外,也不断致力于确保由新罗而来的补给线。
百济王与福信的对立关系,已经恶化到极点。
只有把他杀掉一途。——福信有此决心后,立即在城内深处挖了一个洞窟,以此为病房,称病在这个地方静养。
百济王一定会前来探望。——福信确信如此。
百济王甚以福信的动向为意,所以在听到福信生病时,一定会前来探望。一旦百济王走过狭窄的甬道,进入洞窟内,让埋伏的士兵蜂拥而上,用这个方法可以轻易把他解决掉——这是福信的构想。
事实上,福信的构想未免过于肤浅。在海外度过三十年人质生活的丰璋,并不是这么容易就上当的人。他确实前来探望福信。但他可是为了杀害对方而来的。丰璋带领的士兵比埋伏在洞口外的士兵多上好几倍,轻易地就先把这批人全数解决掉。
“过去你实在过于跋扈,如今你的死期到了。”
福信再怎么喊叫也不见伏兵现身,狼狈不堪之际,百济王丰璋冷冷说出这句话,转身就走出去。百济王的部下立刻将福信斩杀。
“你……你准备把百济怎样?”这是福信临终时的问话。
“不用你操心,一切我都安排好了。”丰璋头也不回地说。
原来,百济王丰璋已分别派遣使者至高句丽和日本请求救援。
高句丽此时正受到已降服百济的唐将领苏定方的攻打,根本无力派出援军。日本这方面则出援军。对日本而言,救援百济是既定方针,只不过由于齐明天皇崩殂,这件事情暂时缓下而已。
唐也应刘仁轨的要求,从国内派来七千援军。这支军队的司令官是右尉卫将军孙仁师。
那是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六六三年),在日本,则为天智天皇二年的事。《日本书记》记载为八月,唐的史书则记载为九月。
日本派出的援军为数两万七千名,前将军上毛野君稚子等人被任命为司令官。
唐与新罗联军包围了百济遗臣团的根据地周留城。城内已有部分日本援军进入,为了搭救被包围的周留军,日本水师进入白村江(唐的史书则记载为“白江”)兵力约为万余。迎击的唐军由刘仁轨部将杜爽以及降唐的百济太子扶余隆率领的部队,在白村江上以一百七十艘船队严阵以待。
倭船千艘——《三国史记》有此记载。比起唐军,日本船只虽多出数倍,但几乎都是小型船只;唐军的一百七十艘则皆为当时的巨船。
。。
血染白村江(3)
日本水师不习惯大规模水战,而且唐的大型船队早已先抵达白村江,严阵以待日本水师的来到,因此,唐军在心理上自然较有余裕。
唐军采取以发射火箭焚烧日本兵船的战法。日本水师也有火箭,并且也拼命发射;但对巨船而言,火箭并不是有效的克制武器,因为纵然船只的一部分着火,也能迅速扑灭。小型船只则不然,一旦着火,很快就会烧及全船;烧成一团火的兵船,势必为了逃命被迫到处乱窜。结果又纷纷撞上其他友船,火苗也跟着蔓延。
日本船只一艘又一艘地被火焰吞噬。根据唐的记录,燃烧的日本船只达四百艘。“烟焰灼天,海水皆赤。”虽然史书上只有寥寥几句,实际上,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水战。
水战延续两天。唐军的战法是彻底的联系作战。敌不过巨大船体和猛烈火箭攻击的日本兵船,在掉转船首企图逃逸时,又发现有部分唐军巨船已绕到前面,在慌张得不知所措时,日本兵船又受到猛烈的攻击。
日军溺死者不计其数,勇将朴市田来津亦于此役阵亡。
白村江之役成为胜败的决定性一战。由于万余日本援军受阻于河口,上游的周留城遂告孤立,最后终被攻陷。百济王丰璋搭船亡命至高句丽,王子忠胜和忠志则率领部下向唐投降。
在白村江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