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页)
要是重来的话会非常伤灵气的,至少谢斌很少会重画,要么一下画好,要么就先放着。或许这也是谢斌跟其他书画家们之间的一个差别吧。
静下心来的谢斌,换上松烟墨,换了毛笔,沉吟半响,心里默念一遍之后提笔写了一首《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全文九百三十五字,字句工整,言语华丽,是骈文中的精品之作。
谢斌全文默写下来,一字不差,工整的小楷字字如珠,圆润而不失风骨,遒劲中不乏秀气,整整四张宣纸摆在书桌上,一眼望去就觉得很是漂亮。当然,这是谢斌自己看的,至于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有没有顾客出价呢。
在这四张宣纸上,留下谢斌自己的谢石印,然后轻轻放好,等到老丈人的检阅。
这么近一千字的小楷写下来,以谢斌的腕力也觉得有些困乏,就在歇息中,谢斌脑子里有了一个不错的构思。
第九十二章 寒梅庆喜
有了好的构思,谢斌也顾不上休息了,赶紧配墨。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斌又一幅得意之作出炉了。这幅画依旧是黑白色的水墨画,不过色调的变化却比较多,也比较频繁,而对空白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这画被谢斌叫做“寒梅庆喜”。
“寒梅庆喜”实际上是“寒梅擎喜”的意思,也就是一支梅花上立着两只喜鹊。寒梅和喜鹊一向是传统艺术家们最喜欢的一个题材,最常见的就是“喜上梅梢”“双喜临门”“喜蹬梅头”等等。可不管题材用了多少次,其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各自刻画技巧却各不相同。
谢斌之所以叫这幅画是“寒梅擎喜”而不是“喜上梅梢”,是因为这幅画的重点在一个“擎”字。一般人画梅花喜鹊,重点都放在了梅花和喜鹊上,图的就是一个喜气。而谢斌却别出心裁的将重点放在了这个“擎”字上。
怎样才能让这画的重点移到“擎”字上呢?这就要说说这个“擎”字了,使用“擎”字一般是为了表示力气很大很强壮等等,比如说“擎天柱”。
谢斌为了突出这个“擎”字,大胆的将皴法使用在梅花的枝干上。原本在枝干上使用皴法并不稀奇,可是像谢斌这样大胆而浓重的用法,却很少见。再加上对空白的合理利用,使得一支横生的梅枝显得格外的遒劲有力,苍虬而有质感。
而原本的主角梅花和喜鹊,虽然现在变成了陪衬,但是却没有轻描淡写,反而依旧精心刻画。不过略显柔弱的梅花和极为灵动的喜鹊,站在这一支梅枝上,将本来就显得粗壮的梅枝衬托的更为有力,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臂膀上一般。
谢斌看着这幅画,心思这才叫做“擎”呢,想到这里,他自己也忍不住稍微有些得意。比起正规的美院学生,谢斌的基础或许并不扎实,但是要说起想象力和作画的技巧,谢斌却有信心甩他们好几条街。这样奇妙的构思,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更不是一般人就能画出来的。
诗书画不分家,谢斌想想又在画上面写了四个大字,“寒梅擎喜”,这四个字也跟画的意境相吻合,虬健丰挺,姿态不俗,然后稳稳的在上面留下钤印。
这幅画着墨不多,但是却比较重,空白比较多,却又比较碎,看着就像是印在瓷碗上的画一样,清晰明朗,黑白分明,可细细品味,却又是动静相宜,比如振翅欲飞的喜鹊和蜿蜒遒劲的枝干。
兴致上来的谢斌,随后又画了几幅画,不过却都没有上一幅出色,总感觉缺了点东西,说的玄一点,那就是缺了神。什么是神?这东西说来玄妙,很难用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有的时候甚至是作者本人都难以描绘出来。就像有些人看小说,看着某人某人的文笔也很一般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呢?这就是作品中有神,有一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东西,或许只是一句口头禅,或许就是那本小说的中心思想,比如说某本网络小说中,写的那种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或许它的文字很粗糙,用词也不怎么讲究,可是通篇读来,却让人觉得有些舍不得放手。这就是有神,虽然作者本人或许都没注意到这点,可事实就是这样。不然的话,真把读者当傻子吗?
谢斌将画画好,很快就送到了未来老丈人那里,还要赶在元旦的拍卖会之前装裱出来呢。这要上拍卖会的东西,可不能让谢斌这破手装裱,而是由专业的技师负责。要是谢斌自己装裱的画,本来值个五六万的,人一看就只给三万块了。装裱对书画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谢斌也不逞能,任由老丈人安排。
虽然还没有拍卖,不过李国辉已经给谢斌估好价格了。这次谢斌拿出来的总共两幅字,六幅画,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