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三骑绞做一团,枪上的朱缨也给搅住了,一时拉扯不开。李世民策马近前,左手拈起宝弓,右手取出羽箭,搭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曹彪的左眼,曹彪翻身落马。隋军顿时大乱,刘弘基一军乘乱冲杀出来。李世民想到了李建成的安危,跟刘弘基、陈演寿商量道:
“我们已经脱险,但不知王长楷一军如何?我大哥也在他军中,快去援救他们。”
“等天亮了再去吧,”陈演寿疲惫不堪,“我们都一夜未曾睡觉呐。”
“南方喊杀声惊天动地,看来正在激战,拖延不得,必须赶快去助他们一臂之力。”李世民说服了众人。
王长楷的人马被屈突通逼进了山谷。隋军从高坡俯冲而下,又把义军切割成若干小块,进行围歼。李建成和王长楷被冲散了,跟在身后的将士愈来愈少,他吓得头发根根竖起,脊梁骨淌汗,边招架边躲闪边逃跑。屈突通偏不放过他,调动身边的将士跟随追杀。前无出路,后有追兵,李建成回马再战,桑显和挥刀猛砍。他脑袋一歪,刀口擦过肩头,痛得他大叫一声“哎哟”,手中的横槊也抓不住了。侧面冲上来两员副将敌住桑显和,随从护着他退进了一片树林。桑显和砍死了那两员副将,带着身边的将士围住树林,向林中追寻。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西渡黄河(2)
东南方卷起一股飓风,五百突厥骑军蜂拥而来,荡开隋军,突利揪住桑显和拼杀。白雪公主救出了受伤的李建成,且战且退。
李世民和刘弘基、陈演寿也带兵赶到了,杀散隋军,扭转了败局。孙华闻讯,也率领游骑赶来助战。几路人马汇合拢来,大砍大杀,杀到天亮,杀败了隋军。屈突通和桑显和撤退回河东,砍断了桥梁。
李建成又羞又惭,气恨难平,跟裴寂一起说服李渊下令包围了河东。义军兵临城下,屈突通紧闭城门,登城拒守。李渊排开大阵,张旗擂鼓,叫骂挑战。屈突通却毫无反应,坚守不出城迎战。情急之下,李渊发起强攻,连攻数日,攻不下来。城上滚木飞石,强弩齐射,扔下来的浇油火把烧坏了好些云梯,战死了两三千士卒。李渊的决心动摇了,准备放弃攻城。裴寂仍然主张先吃掉屈突通而后入关,他再三坚持说:
“河东乃兵家必争之地,恰似关中的门户,若置之不顾,必为后患。”
李渊背着双手兜圈子,没有吭声。温大雅若有所思之后,提出了一个新建议:“攻又攻不下,走又走不开,不如派人进城封官许愿,劝说屈突通投降。”
“我在京城时跟他相识,”李渊停止了踱步,“此人坚毅刚强,很难为言词所动。其弟屈突盖曾任长安令,也以清廉刚正出名。当时有两句话广泛流传:‘宁食三斗葱,不见屈突通。宁服三斗艾,别见屈突盖。’”
“既然如此,”刘文静插言道,“不如依了二公子的谋略,乘关中空虚,先取京都,再回过头来收拾河东。”
李渊的心里动了起来。他回想起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不听从李密军事贵速和不可稽留的劝告,滞留在陕州强攻弘农宫,丧失了西取关中的时机,被追兵击败。前车倾覆,不可不引为鉴戒。他开始偏向于李世民的主张,但又始终对屈突通放心不下,不敢放弃河东。
连日来,三辅之地的豪杰投奔义军的,每天数以千计。隋冯翊太守萧造,也随大势所趋,投降了李渊。李渊不再踌躇了,他综合两方面的意见,留下李建成和刘文静继续围攻河东,自己统率大军渡河西进。
黄河岸边,骤然热闹起来,红白二色的旗帜迎风飘扬,呼喊声,应和声,号子声,此伏彼起。义军将士忙忙碌碌捆扎木排、竹筏,同时备船渡河。
一轮又圆又大的红日冉冉上升,宽阔的河面泛起了鳞片般的金波。碧空如洗,蓝天下飘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水鸟翻飞,鱼鹰展开矫健的翅膀在空中翱翔,河水滚滚滔滔地向下流淌着。从壶口瀑布倾泻下来的激流,过了龙门,游龙般流过两百多里的河道,至潼关骤然拐了一个一百二十度的大弯,张牙舞爪扑向三门峡。中间这段河道,看似平缓,远不如龙门汹涌澎湃,也没有潼关那样多的急流险滩,然而拿其它江河跟它相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长江也没有它狂野,变化无常。枯水季节,它温驯如涓涓细流,安静得像是沉沉地睡着了一样。汛期一到,却赛若苏醒过来的出洞蛟龙,狂悖,猖獗,横冲直撞。而到了秋天,它又是一番景象:忽而像迁客骚人低吟咏叹,似有满怀愁绪;忽而像受压抑的勇士暴跳如雷,愤怒的浪柱冲天而起,俨然要去击碎翻卷的乌云;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