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2007年4月,辽宁省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包脱落事件,造成32人死亡,另有6人受伤,成为近年来钢铁行业最大的恶性事故。
执行不到位,不如不执行(3)
为此,新华社专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报道情况概述了事件的过程:
2007年4月18日上午7时45分,清河特钢生产车间的钢包整体平移到铸锭台上方时,突然整体脱落,1500多摄氏度的外泄钢水瞬间冲入“近在咫尺”的工房。
当时工房内正在召开接班安全会议,因而导致了这起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在召开安全会议时却发生了这样的安全事故!说来真是好笑,可是谁又笑得出来?
经专家对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事故现场初步勘察分析,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该车间违反《炼钢安全规程》,没有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而是擅自使用一般用途的普通起重机起吊钢包。
二是设备日常维护不善,如起重机上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松动。
三是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厂房内设备和材料放置杂乱、作业空间狭窄、人员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
四是违章设置班前会地点,该车间长期在距钢水铸锭点仅5米的真空炉下方小屋内开班前会,钢水包倾覆后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2007年1月份,该公司还下发了《关于开展生产车间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通知》,从开展竞赛活动日至事故发生,正好是99天——让工人在死神的威胁下开展“安全竞赛”,看起来真是荒谬!
可见,无论是“安全通知”还是“安全竞赛”都只是作作样子罢了,工厂并没有将安全规范和措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
没有执行到位的代价,就是32条鲜活的生命。
执行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并不是做一下宣传、开展一下竞赛,就能“万事大吉”。安全知识和规范,并不是用来挂在墙上、放在宣传册中、停留在理论上的,而是必须用于实际的操作中。
如果只是空喊口号,而不去实际检查、消除存在的隐患,无异于给自己造就了一个“我已经做好了,不会有问题的”心理陷阱,自欺欺人,最终酿成悲剧。
从这中间,我们可以学到:
(一)抓执行,抓安全,不能只讲空话,一定要贯彻到行动中去。
(二)今天的小隐患、小陷阱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消除,明天就会发展为大隐患、大陷阱。
(三)切记不要自欺欺人。
要记住:制度制定了,未必是执行了。执行了,未必是执行到位了。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制度的制定和为不到位的执行而沾沾自喜,最终要掉入自造的陷阱,后悔莫及!
执行不到位,会加倍造成损失
有时候,执行不到位,不仅仅会导致前功尽弃,甚至会造成加倍的损失。
多年前,我在一家省报当记者的时候,正遇上全省服务行业开始狠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倡礼貌用语、热情服务,并开展了多种评选活动。
一次,报社交给我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采访一位十分重要的领导。
这位领导当时住在省里号称服务最好的一家酒店。之前,这家酒店为了树立自己的服务形象,做了很多工作,并在媒体上做了不少正面的宣传,还参加了全省推出的“旅游之星”评选活动,大家都认为它当选的可能性最大。
由于这位领导的活动安排得非常紧,没有时间接受面对面的采访,于是我们约定利用他活动结束后、回宾馆整理行李约2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个电话采访。
到了约定的时间,我开始往宾馆打电话,但总机却一直没有人接。眼看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我非常着急,当时手机还没有普及,除了通过总机转,我没有别的办法联系上这位领导。
十几分钟后,电话终于通了,电话那头传来服务员热情而彬彬有礼的声音: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我让她赶紧帮我接通那位领导房间的电话,一会儿,服务员就给我回话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执行不到位,不如不执行(4)
“您好!那位客人已经在几分钟前离开酒店了。”
声音仍然彬彬有礼。
当时我很生气,当即写了一篇标题为“别贬低了‘您好’的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