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时局(第1/2 页)
有些汉人士绅地主集团就已经开始准备着手换“老板”了。
他们对宋蒙的战争前景是相当的悲观,现在的他们就像是赤壁之战前的江东众世族一般,不!准确的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明末的“东林群贤”,他们已经不是力主投降了,而是打算投敌了。
因为对他们来说,“老板”是蒙古人还是汉人都没有任何的分别,他们都只是打工的,就算是蒙古人来了,那么管理的人还是他们。
正如同洛阳的李氏一般,李清微的远祖便在宋徽宗的一纸诏书下投降了金人,而金人也让他继续管理洛阳。
就像是神作《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他只是流水的县长,您才是铁打的老爷。”
而李清微的祖父在金蒙交战的时候,投靠了蒙古人,而依然不失“州郡之官位”,甚至被蒙古人封为了“万户侯”加洛州总兵官衔,这无疑是将洛阳一地的军事大权都交给了李家这个本土的汉人地主。
让李家一跃成为了忠于蒙军的铁杆“汉奸”“走狗”。
这也是李清微对那个家嗤之以鼻的地方,虽然当洛阳万户侯的小侯爷要比当一个穷县的县公要舒服的多。
但是李清微的心里依然有点道德障碍,虽然华亭县公要穷得多,毕竟他的食邑还是在“汉土”。
而当什么小侯爷那是“汉奸”。
这辈子当什么都行,当狗也比当汉奸强。
不过并不是大宋所有人都有李清微这样的觉悟,百姓们也已经麻木了,因为官僚士绅集团对他们的压迫,他们也不介意换个蒙古主子,甚至幻想未来的蒙古主子可以少要他们一斛粮食。甚至有人口出妄言说什么“反正都是跪,跪谁不一样?”
殊不知,就算是蒙古人来了,他们一样会被压迫,而且压迫他们的还是同一批人,只不过他们换了新老板而已,再加上蒙古的四等人制度,他们甚至活得更没尊严。
现在的大宋可以说是处在内忧外患当中,而且皇族和世袭贵族们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而士绅地主们正在物色新主子。百姓们也麻木不仁,他们也没有什么立场了,只要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当什么他们也无所谓了。
他们还是那句话“反正都是跪,跪谁不一样?”
赵珂虽然年幼,又是个女子。
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她自十三岁便开始踏足江湖,然后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并且回来之后给自己摄政的父亲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赵珂在治国理政方面帮了忠王不少的忙。
不过有的时候因为立场不同,导致父女两人的意见也相左。
有的时候赵珂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是忠王却要从全局的角度上去考虑,而大宋现在不敢说是病入膏肓,也可以说是没救了。
赵珂有时候的建议虽然是对的,但是却是不切实际的。以大宋现在的执行力,根本执行不下去。
现如今忠王也只能抓住最后三根救命稻草。
第一根便是贾似道为首的贵族集团,虽然在朝中忠王与贾似道是敌人,但也仅限于皇位之争。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他们还是有一致的利益的。
那便是保住宋室江山,因为皇族和世袭贵族们是这个国家实际的“主人”,只有宋室江山保住了,他们才是贵胄。如果宋室灭亡了,他们便会失去世袭贵胄的身份,因此贾似道为首的贵族集团便在朝堂上形成了对蒙古的以战止战议和派。
拉拢住贾似道以此来制衡以丁大全为首的士绅官僚投机派,这帮人是国家实际的“管理者”,所有政令的下发都需要依靠这些人。
他们对于“忠诚”这个词没有什么概念,只要蒙古人能保证他们“不失州郡之官位”甚至是加官进爵,他们并不介意换个工资更高的“老板”。
而忠王的第二根救命稻草便是郭靖为首的江湖群侠。
忠王虽然没有见过这位义薄云天的郭大侠,但是也是神交已久,两个人也有些书信方面的往来,而且在信中,忠王对郭大侠的大仁大义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对郭靖提供了尽所能可以提供的任何帮助。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支援抵御蒙古入侵的江湖群侠们给予相当程度的“宽容”。
而忠王的第三根救命稻草便是以吕文德为首的枢密院主战派武将,虽然襄阳这个门户有郭大侠镇守,但其他地区依然是宋军官兵在拼死的抵抗,而有朝中的投机派掣肘,忠王也给不了这些前线的官军什么实际上的支持。不过他还是尽自己所能的去做了。
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