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页)
他独自领兵……最好不要让他正面对敌!只是,……”
他看看卫青,眼光中的意思卫青明白,这勇将不让上前阵的骂名,你可背定了!
卫青苦笑,他不背谁背!
难道把这声名赫赫的老将放到去病帐下,去病那个脾气,和这自持资历声名的李广在一块儿,还不定出什么事呢!自来待去病如亲子的卫青,当然不会让这事成为去病的包袱。
这一仗是如此的重要,不能出半点纰漏,包袱也好,骂名也好,便只有自己背了!
+++++++++++++++++++++++++
和李广不同,因为去病帐下没有裨将,(因拔来之人大多是年青善战但资历不著者,也是为了便于年青的去病安排统领),李敢便以校尉的身份随同出征。
元狩四年夏,汉室集十万精兵,以十四万匹战马和五十万民夫步卒组织的庞大的运输队伍为后盾,集倾国之力准备一战!
不能输,只能赢!
++++++++++++++++++++++++++=
烈日象流淌的火一样,充斥着整个的天地。
在炽烈的阳光下,那些连绵起伏的沙丘,泛出金子般的光亮,高低起伏。和着同样鲜明的阴影一起,在面前漫无边际!
沙海!没有比这个词更确切的比喻了。
高高的金色的沙丘,像是黄金的底座,上面伫立的人马犹如暗黑的青铜的雕塑。大将军卫青骑马伫立在高高的沙丘上,看着面前如同巨大的黑色河流一样的汉军队伍,沿着沙丘下一条干涸的河床,向前面流淌。
这是一场沉重的战争!
不仅仅因为他们在目前的情况下都没有了退路,还因为,当战争和人事参杂的时候,那生和死的重量之外,就增添了让人更为气闷的东西!本来放下一切的浴血厮杀,就成了戴着脚镣的舞蹈,不是滋味了。
这是已经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最深刻的感受!
什么时候,自己的梦想没变,但是目的却变了?什么时候,当一直期望的东西终于得到,站立的已经不是原来梦想的那片土地?
卫青看着远远的大漠的边缘,那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间或有几棵死去的胡杨,像是森森白骨半掩在沙地里。看着这一切,他的心里头沉甸甸的。
“大将军,探马来报!”一名侍卫禀报。
卫青将思绪拉回来,点点头,简单干脆地:“带过来!”
他们已经深入漠北1000多里了。按原来得到的消息,左贤王部应该在离此几百里的地方驻扎。
在那个消息闭塞的时代,一切的消息打探只能靠人力亲力亲为,探马就像是军队中的触角,为大军的行动提供消息。消息的准确度往往因为前后的时间不同相差很多。
“回禀大将军,”被阳光晒得黑黑的,嘴唇焦干的探子禀报道,“小人探得。离此三百多里的地方,有大量的匈奴军队向我们这边行来……”
“哦!”听得此话,卫青和身边众人精神一振,“大约多少人马?是不是左贤王部?”
“大约七八万,不是左贤王部,是单于主力!”
()
“什么?”卫青身边的将领全部楞住了,卫青紧紧皱起了眉头!
是的,命运在这里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卫霍两部在深入大漠之后,发现他们捕捉的目标正好倒了个儿!去病遇到的是匈奴左贤王,而卫青直接面对了匈奴单于的主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卫青当机立断,立即改变作战计划,迎击单于主力!
他决定,兵分两路进行合击:一路由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东行,限期会合,进攻伊稚斜侧翼;左将军公孙贺和后将军曹襄则合兵从北方挺进,进攻伊稚斜正面!
情况骤变,对于卫青的安排,众将面色凝重,都谨遵命令!
只有前将军李广异议:
“我为前将军,大将军为何命我绕道东行?”
卫青道:“匈奴力量大我,此乃用合击之计!将军乃老将应该明白!”
李广傲然道:“我自结发时便与匈奴作战,匈奴知我名声必然丧胆!如今我愿自领一军,独战匈奴,拼死也要砍下单于头颅!”
卫青按捺住性子,劝解道:“将军骁勇天下知名,不过,此战非同小可,匈奴势大,不是一己之力可挡得了的。望将军以大局为重,担此责任!”
但无论他如何分解,那李广狂傲之人,就是不允,坚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