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页)
在加上杨潮使钱大方,很快就被允许在水军右卫招兵一百。
水军卫所大多数都分置在长江两岸,右卫正好就在南岸。
不过跟当初的卫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就跟孝陵卫一样,过去的军事卫所,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个村子一般,在江边的卫所更像渔村。
沿着长江,就在南京城附近,一个个卫所走过去。
三个百户所就招了一百个士兵。
这几个百户可比孝陵卫的百户穷多了。
靠着江边,田地很少,光靠打鱼,休想发财致富。
三个百户所中的两个百户,都穿着粗麻布衣服,打扮的如同一个渔民,其中一个甚至是在渔船上跟杨潮见面的。
稍微送几两银子,三个百户就奉若上宾,满口答应杨潮来招兵。
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让这些卫所里也是人满为患,他们又没有孝陵卫那样的守陵饭碗指望,只能自己想办法。
除了打鱼,这些卫所也就是弄艘小船,帮人运货挣点外快,要是靠江边那点地,百户都得饿死。
可最近江面不太平,江匪十分张扬,所以运货这条路也断了,卫所生计就更艰难了。
许多年轻劳力不得不去城里打零工,现在杨潮来招兵,两钱的月饷,也比打零工好。
要不是杨潮不想军中小团体太多,一个卫所就能招到一百个兵了。
“排好队!你个狗儿子,你在给老子走乱了,看老子打不死你!”
赵康喊着,责骂着士兵。
此时杨潮还有赵康,带着三十来个士兵,行走在长江南岸。
士兵们在赵康的要求下,排着队伍超前开拔。
前面两个卫所的兵,都在其他军官的带领下,先回营了,这是最后一批。
一共招了一百个人,加上八个军官,这就是自己现在的力量。
是完全抓在自己手里的力量。
太阳西斜,在波动的江面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鱼鳞。
杨潮和他的队伍,影子也被拖的很长……
第七十四节张溥之死
将一百号人安置在军营中,暂时还没有开始训练,而是先编组,分成了八个队伍。
八个队,任命了八个队正,八个小子只是做了一个队正而已,就已经喜形于色了。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杨潮当众宣布,八个队正月饷涨到一两,让他们忍不住欢呼。
其他士兵月饷两钱,看到队正就有一两银子,脸上不由露出羡慕。
杨潮适时的告诉这些兵,谁练得好也能提拔,只要当了队正就是一两银子。
接着对几个还没兴奋完的队正说,到年底要提拔几个旗总,每个旗总月饷三两。
立刻再次吸引了几个队正,杨潮继续说,只要谁的兵练的最好,就提谁做旗总。
不管是新上任的新队正,还是刚刚招来的新兵,各自欢喜起来。
只有表弟赵康闷闷不乐,他本来就是队正,以前这些人都归他管,现在却要跟他平起平坐了。
杨潮最后悄悄安慰他,说会最先提拔他当旗总,赵康才恢复了活力,不过跟上次一样,杨潮依然告诉他,不能给杨潮丢人,如果让别人不服气的话,杨潮也不好硬提拔他的。
而如何给杨潮争气,现在赵康是队正,杨潮告诉他,只要能把兵练好,就可以了。
杨潮没有急于训练,而是让队正带领士兵,先修理军营。
军营中完好无损的营房不足十间,可是陈宽和李富两家几十口子就占据了六间房。
剩下的房屋,根本就够这些兵使用。
杨潮请了匠人看过,说要修好军营,得二三百两银子。
杨潮的军营,在秦淮河入江口右侧,过去是一片滩涂,后来修建了固定营房。
最兴盛的时候,这一大片营房中住了三四万人,现在总共都不到三千人了。
杨潮的这个营区,过去有三千人左右。
整个大明朝,军制一直在变化,开始主力是卫所军,卫所兵败坏后,就征召营兵,但是营兵制度一直都没定型,经常性的改动。
新江口水兵营也是这样,过去这里是一个哨的营房,定额三千人,常驻一千营兵,轮班两千班军。
现在的编制已经变了,因为水军大营是倭寇之后重新编练过,哨这个编辑取消了。
现在是营、部、司、旗、队、伍编制,这里是左司的营房,最大的官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