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第3/4 页)
在一旁观礼的人数不少,南京城大大小小的勋贵、缙绅,还有文武百官。
此时有狂喜的,又哀叹的,还有大脑一片空白的。
朱慈烺也在场,杨潮竟然接受了大明王的头衔,朱慈烺感觉到自己的心在不停的下沉,仿佛掉进了一个深渊之中。
他还在愣神的时候,突然感到有人在他背后拍了一下,一看发现是黄凤府。
“王爷,该表示了!”
黄凤府冷冷说道。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
突然一步向前,拼命挤出笑容:
“孤王恭喜大明王,贺喜杨王爷,王爷就藩大明王,实至名归!”
朱慈烺的话让一大群自认是大明忠臣的文人心里感觉到吃了苍蝇一般。
接着在一众官员的贺喜声中,册封仪式圆满的结束了。
“大人,该定制礼服了。”
黄凤府悄然说道。
朱慈焕已经落魄到除了一封圣旨外,什么蟒袍、玉带之类的东西都赏赐不出来的地步,所以杨国明只带了一封圣旨而已。
而一个王爷应有的袍服都得杨潮自制。
黄凤府的速度很快,快到杨潮认为他是早有准备,十天之后,赶在过年之前,他就送上了蟒袍来。
杨潮也没有在意,就随身穿上了,很久之后,他才注意到,这件蟒袍是上的龙有五爪!(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节推行霸道
新书《大国崛起1900》求收藏。
————————————
杨潮受封大明王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无数老夫子痛哭流涕,在南京有读书人成群结队去孝陵哭陵的,太庙也有哭庙的。
官员之中又出现了一批辞官的,有的气不过上一封文书将杨潮骂个狗血喷头然后等死,有的则写完骂书后立刻离开,有的胆子小一些,挂印直接离去,不发出声音,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但是绝大多数的官员却立刻上书恭贺,连山东孔家得知了消息之后,也立刻派人专门送来祝贺文书,而且还是用隶写的古文,听说是复合什么周礼要求的。
那些穿着白衣,给自己带孝,端坐在衙门中等死的官员,等了好几天,也没见人来抓他们,反倒闹了个红脸,最后自己走了。
而那些挂印的官员,辞职的官员,杨潮第一时间就找人替换,有的是底层的当过兵的秀才换他们,这些人在地方上也待了好几年了,已经熟悉政情,而且年富力强,雄心勃勃的,正好提拔他们上位,当然选拔前还是要通过考试的,毕竟底层也不是每个人都踏踏实实的,有很多偷奸耍滑或者懒政的家伙。
一次辞官潮,反倒让杨潮的官僚队伍年轻化了。
而杨潮的嫡系,盼这一天盼了好多年的军官们,将士们自然也上了一份份效忠书,甚至有人在奏疏中直接称呼陛下了。
杨潮立刻回函斥责,表示自己不是皇帝。
没错,不是皇帝,经过这些年对中国政体和华夏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的研究,杨潮感觉似乎应该推出一种新的制度来。
华夏制度,说白了就是儒家倡导的周礼。
儒家文化,说白了就是周文化,是孔子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倡导恢复周礼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而周文化。自然是在周朝八百年统治中形成的,这种文化其实是一种奴隶主贵族文化,相当的繁杂和发达。
以礼乐为核心,礼指的是各种祭祀的方式方法,小到婚丧嫁娶,大到祭祀天地,都有一套自成系统的流程。
繁复到了周天子吃饭的时候,都必须有音乐相伴,当时的乐官称为一饭、二饭、三饭、四饭等。
后来周王室衰微。很多周官逃散,许多诸侯国也掌握了天子的礼仪,孔夫子还叹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痛惜不已。
虽然周文化是奴隶主贵族文化,但是被儒家继承和发扬了几千年,已经融入中华血液之中了,想要废弃他除非能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文化,但是杨潮找不到,跟这种文化同样强大的文化有。比如宗教文化,佛道基督真主。但是哪一种宗教适合治理中国?没有一种!
而中国人自己废弃了周文化之后,突然发现精神没有了寄托,开始崇尚起了西方的文化,有学着痛恨没有被殖民几百年的感慨,到了这种时候,天朝才又想起了传统文化来。
杨潮可不想走这种老路。野蛮人征服了文明人,然后才会反过来被文明人的文化征服,中国人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