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1/4 页)
“跪地免死!”
顿时他们旁边就有人喝令。
这是杨潮的士兵,他们一到城下,就开始分开,一个个站在士兵和官员的中央,拿着武器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一批士兵。
“好了,都起来吧,跟本爵一起进城。”
杨潮此时声色柔和了一些,这些狗官此时还需要安抚一下,让他们配合自己稳定南京,有他们配合南京只要不乱,就能等到自己的援兵回来。
杨潮甚至亲自将王铎扶起来。
王铎起来后,其他人才一个个站起来。
“劳烦众位大人。跟本爵一起进宫吧。”
这时候杨潮又说到,接着大步穿过人群,在护卫的保护下。走进了城门。
“大人们,请吧!”
吕末则在后面向那些愣在原地的官员们做出一个手势。
百官此时完全身不由己。只能在杨潮士兵的监督下,一步一步往皇宫敢去。
“李良,你带一千人去我家,但凡敢冲击杨家的,无论是乱兵还是暴民,杀无赦!”
进城后,杨潮立刻就命令老亲兵李良,带领一千人去自己的家中。将一家老小保护起来,对杨潮来说,保家卫国自然重要,但是自己家人也很重要。
杨潮骑马在前,文武百官步行在后,很快就到了皇宫,进入武英殿。
这时杨潮让人搬来了一张张桌子,然后是笔墨纸砚等物。
“各位大人,劳烦各位给城内军队下个命令吧,本关现在要接防南京城。从此刻开始。所有军兵,悉听本爵调遣!”
很快盖着大学士大印,镇守勋臣大印。还有各个总兵签署的军令。
“吕末派人把军令张贴到各个城门,让人手持军令去城墙上接防,有不听军令的士兵,立斩不赦!”
杨潮立刻分派任务,让吕末带人赶往城墙上下各处要地,立刻将城中军队指挥权握在手里,对此杨潮已经有过经验了,在淮安就是这么做的,只是这样的组织还很脆弱。勉强能够控制住军队不乱,根本做不到有力的军事行动。
“王大人。请写一些安民告示吧,告诉百姓。我军援兵已到,晓喻百姓不要慌乱。”
众文官也不敢反对,一个个立刻抄写安民告示,同时盖上相关官员的大印。
“各位大人,辛苦大家就在这里讲究几天吧,兵凶战危,围城之险解除前,敢擅离者,杀无赦!”
最后告诉这些官员,杨潮然后走出了大殿。
皇宫中此时显得有些杂乱,据说得知皇帝逃走,百官要降的时候,城内确实乱了片刻,附近百姓不少冲进了皇宫,抢了不少东西。
后来赵之龙派兵弹压,才稳住了局势,可是宫中的皇家宝贝,还是被抢走了不少。
“不知道扬州那里如何了?如果按照我的计划,明天就该有第一批援兵回来了吧。”
“如果他们一时回不来,也得早做打算啊。”
站在武英殿门口的御阶上,正面是西角楼,右前侧是武楼,背后是西华门。
杨潮却无心欣赏宫中风景。
而是在心中反复的思索着。
上次在扬州的时候,他说自己作对了一切,却还是让多铎攻进了扬州城,当时他不理解,后来他反应过来,其实他做的根本不够,他当时孤军深入,却太过自信,根本就没有做过紧急预案,没有考虑过,万一扬州失守的时候,该如何应对。
当时杨潮没想过扬州会失守,也不认为扬州会失守,因为太过自信,也因为从来没想过扬州失守的情况。
但是吸取了经验教训之后,这次杨潮就不会那么大意了。
跟清军接触了这么多次后,杨潮承认八旗主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跟自己带领的军队相比,双方互有长短,自己的军队长于布置军阵进退有据,而清军的单兵素质更高,至于军纪,双方半斤八两,都是正规军的水平,而明军反而更像是一只土匪军,其他农民军等等,就更不用说了,谈不上军纪这个词。
紧急预案第一步,就是清军突然攻城的情况,如果清军突然来攻,杨潮当然还是积极布防;第二步,如果清军没有来攻,自己抓紧时间布防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一些主动行动;第三步,如果在自己所有的筹划失败的情况下,也要做好撤退的准备,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甚至杨潮自己可以战死在南京,但是家人必须安全的转移。
预案第一步已经在实行了,有南京文武头目的配合下,还算顺利的接管了城墙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