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页)
余继业也是读过书的,于谦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大军俘虏,于谦推郕王代英宗出朝,并且很快即位为景帝,要不是后来英宗发动政变,怕是皇帝的位子就不是他的了。
现在文官不同意崇祯南迁,如果崇祯真的南迁了,谁敢保证留在北京的文官不敢把太子立刻扶上皇位,毕竟李自成还没有打进皇城,谁也不敢说大明朝就亡了,万一太子守住了京城,等到了山东等地的援军,那么以后崇祯是当太上皇啊,还是跟儿子争着当皇帝?
老实说大明朝的文官一向强势,这种事他们未必做不出来,而且还打着正义的旗号来做,将来还会名垂青史,而崇祯不死也得落一个逃跑皇帝的名声。
余继业不由叹了口气,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但是他叹气是因为这个皇帝也太在乎名声了吧,都这时候了,还不跑等死啊!
“王公公,千万一试,为了大明江山,需得留下一个火种啊。陛下不愿南迁,可秘送太子南下,若北京等来援军自然好,若是——”
说道这里,余继业不说了,王承恩自然明白。
他想了想,觉得杨潮也是真的为大明朝考虑,真是一个忠臣,他此时也只能倾向于相信杨潮是忠臣了,至于什么挟太子令诸侯的事情,他完全不考虑了,都快要覆巢了,哪还顾得上蛋碎不碎?
王承恩神色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让城上士兵拉他入城了。
此时城上突然传来了惊呼声,都说有流贼攻打过来了,一阵阵慌乱。
余继业当即向街角看去,发现一伙老百姓打扮的人,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冲了过来。
余继业想都没想,一下子就拔出了刀。(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节逃生
虽然只是拿着单刀,可是这些人还是排成密集的墙阵冲了上去。
三十个人,三十把刀,而对手乌压压一片,三百人是有了。
在城墙上明军官兵目瞪口呆中,三十人向三百人发起了冲锋。
本该入泥牛入海,但这泥牛入海后却没有散掉,反倒像是礁石一样激起了千层浪。
当即血花四溅,喊杀一片,在死了几十个人后,那群拿着长短刀枪,甚至拿着锄头铁叉的农民军又大喊着,跟他们过来一样,跑掉了。
而这边三十人还是三十人!
杨潮这几个精兵,各个身披双层甲,别说农民军的锄头和铁叉了,就是他们锈迹斑斑的刀枪也造不成什么伤害,加上没有训练,他们冲入敌阵如同虎入羊群,杀了几十个人后,对方崩溃也是常理。
但是在城墙上连鸡都没杀过的那群京营卫兵看来,却更相信是这些精兵太强,顿时就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这就是那个杨潮的兵啊。”
“难怪能六百杀一万。”
“咱以前还不相信,这回信了。”
而在城下杨潮的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玛的,就这种货色?”
刚刚砍杀了几个人,擦干净刀上的血迹,刚刚收起腰刀后,卞二不由恼怒的骂了一句,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种东西怎么就能打进北京城。
这时候他看到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家伙在地上爬,当即走过去,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好汉爷饶命,小的也是被逼无奈!”
那个人操着一口京音说着,似乎是北京城附近的人。
卞二知道李自成一路东来,从贼的人多了去了。有山西的卫所兵,九边的边军,更有大量的流民。这个人显然就是京畿一带被裹挟过来的流民。
“说,你是谁的手下?”
“咱是都督李过帐下小卒。兵爷饶命啊,小的是良民!”
“良民?”
卞二冷哼一声,刀子一拧,一颗人头就歪斜在了一边。
此时皇宫之中,一片大乱,只见一个个太监宫女四处乱跑,还有倒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有怀抱财物胡乱奔跑的。
王承恩哀叹着。大步跑向崇祯处,只见崇祯颓废的坐在御座上,目光呆滞身上鲜亮的龙袍似乎也失去了神采。
这里是乾清宫,皇帝和皇妃的寝宫,此时崇祯面前站着一大群哭哭啼啼的妃嫔、公主。
“承恩,去拿我的宝剑来!”
看到王承恩,崇祯踉跄着站起来道。
王承恩大急:“陛下不可!”
他以为崇祯想要自杀。
崇祯苦笑道:“李贼已进承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