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2/4 页)
则是倒他的一派,为什么要倒他,还不是因为他是首辅,谁站在那个位置上,都少不了政敌,这就是权力争斗啊。只有强弱之分,没有对错之别,你强,你就占着那位置,你不行了,你就要让贤。
杨潮道:“老大人所说不假,确实是对玉绳公的,可是末将被牵连了啊。”
熊明遇摇头道:“糊涂。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不过是立功立的不是时候。”
杨潮疑惑:“不是时候?”
熊明遇问道:“老夫问你,若你不立功,朝中诸公是不是不会弹劾周玉绳了?”
杨潮摇摇头。
这种政治斗争。有没有杨潮,都会进行下去,只要对方认为自己够强。能够扳倒周延儒,或者觉得自己抓住了机会,就会出手,一出手就是全力攻击,知道最终成功,或者彻底失败。
熊明遇又问:“若是你立功的时候,两派已经分出了胜负,跟你还有关系吗?”
杨潮又摇头。
如果那些倒周的人,已经搬到了周延儒。也许真的不会在乎自己了。
熊明遇喝了口酒:“那么你担心什么?”
杨潮能不担心吗,随口道:“老大人不要打哑谜了。快教教末将该如何做?”
熊明遇摇摇头:“等!”
这一个字一出,杨潮心里突然明了。简直是多次一问啊,又该被人嘲笑了。
明明跟自己没关系,自己着什么急啊,这次功劳确实立的不是时候,正好夹在了周延儒和倒周派的人激烈交锋的时候,自己的功劳成了周延儒手里一个大政绩,而倒周的人要打到周延儒,那就必须将自己的功劳抹掉。
看起来无论如何杨潮都身处风口浪尖,但是杨潮有一点可以保证,那就是无论多么丧心病狂,也没人敢说把杨潮问罪,这些年天下大乱,大明朝打一仗败一仗,好容易有杨潮这堪称疯狂的战绩,如果把杨潮问罪了,那成什么事了。
所以杨潮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只要等,等到周延儒胜利,活着倒周派胜利。
周延儒胜利了自不用说,杨潮飞黄腾达,不过以后怕是要打上周派的烙印。
倒周派胜利了,杨潮就失去了价值,没人在继续咬着杨潮了,只要杨潮自己没事,在这大乱的世道里,总会被人拉出来的,国难思良将,杨潮都不用等太久就能准备升官了。
所以看似处在风口浪尖,其实这件事跟杨潮根本没半毛钱关系,只是人家两个巨人在玩,把小孩子当成了理由抡过来抡过去,谁都没把这个小孩子当回事。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杨潮才知道,果然还是熊明遇经验丰富啊,一眼就看透了,比那杜守昌强太多了,所以杜守昌只能是一个盐商,而熊明遇却是尚书。
杨潮这时离席,深深的给熊明遇鞠了一躬,要不是熊明遇点醒,自己贸然出去活动,真逼急了任何一方,恐怕自己就真的卷进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节不掺和
“杨潮啊,不知道你觉得这次谁会赢?”
熊明遇摆手让杨潮坐下,随口发问道。
杨潮疑惑的看了熊明遇一眼,这问题他看不懂吗?
杨潮反问道:“不知道老大人以为谁会赢?”
熊明遇摇了摇头:“不好说啊。倒周者,来势汹汹,周玉绳确实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杨潮忙问:“这是何故?”
杨潮巴不得熊明遇多说一些,好让自己多学学,将来难免还会陷入这种政治倾轧中,而且越是地位越高,就越容易惹来是非,早学点经验,也是有备无患。
熊明遇叹道:“如果周玉绳稳坐朝堂,怕是谁也奈何不了他。”
确实周延儒这个人,政治能量很大,手段也很高,二次为相之后,稳稳的掌握着朝堂,在大臣和皇帝之间如鱼得水,混的是风生水起。
可是没想到他竟然离开了朝堂,而且一离开就是小半年,这不是明摆着给政敌机会吗,按说以周延儒的政治经验,不该犯这个错误啊,难不成是太自大了,以为自己离开了朝堂也能控制住朝政?
杨潮立刻就将不解说了出来。
熊明遇叹道:“老夫这双眼睛啊,见过了太多的争斗,见过了太多的人。说句夸口的话,这世上老夫看不透的人,还真没有几个。放眼满朝诸公,也就是一个温体仁,在一个就是这周玉绳了。”
熊明遇也承认自己看不懂。
也对,周延儒绝对是跟熊明遇一级的老狐狸,甚至比熊明遇更高一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