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页)
“要记账,还是现银?”
分金银了,黄凤府拿着账本一一过问。
结果上前来领赏银的士兵,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现银,不是他们信不过杨潮,而是怀揣着大锭金银的感觉谁都不想放过。
倒是白瞎了杨潮的好心,他还想着这么多钱带在身上不方便,一块运回去在给他们呢。
很快所有人都分到了钱,但是仍然剩下了接近二十万两,封存起来。
至于论功,这个就需要花时间了,但都有详细的章程,慢慢来就是,反正发了财的士兵们,已经不太在意那点军功奖赏了,只有军官还在乎军功,这关乎升迁。
接下来杨潮要准备的,就是回家了。
本来士气有些低落,想家的士兵,得到了这么多钱后,士气也没有那么低沉了,让杨潮直感叹还是钱的力量大。
但是回程依然需要准备,虏兵杀的差不多了,逃走的不过五十来个人,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海州,基本上都没什么威胁了。
接着杨潮就让一批船夫先行准备,要他们带杨潮军中的伤病和战死士兵的遗体,还有一些俘虏,先行回淮安复命。
这些刚刚领了赏银的船夫,对杨潮充满感激,行动非常积极,立刻忙碌着搬运物资,修理漕船。
急着送这些人先走,是因为船上的遗体也好,伤员也好,还是越快送回去越好,相信在淮安他们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俘虏和人头也越早交给史可法越好,朝廷的赏钱杨潮无所谓,但是军功还是很重要的,越早报上去,自己越早能升官。
杨潮已经在计划,自己这次的功劳,应该足够升到副将去了,活动一番将余承武挤走,以后新江口水军大营就成了自己的基地了,想想能有这么一个南京江口的基地,杨潮就觉得能发挥的余地太大了,朝自己的目标有前进了一大步。
其他人倒是还需要在等两天,因为太累了,杨潮至少要休整三天,三天后才能出发。(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节壮士盗马
打完这仗后,卞让老头又希望来劳军,可是这次他底气都弱了很多,因为看到杨潮公开大称分金银后,他自己劳军那点金子就有点拿不出手了。
卞老头还没走,海州城也派人来了,此时天已经黑了,海州来人险些就被值夜的士兵当场斩杀。
来人是海州知州的家丁,带来了海州知州的问候,海州知州表示,可以提供一些给养给杨潮,但是要杨潮的人自己去城下拿,海州的四门已经封住了,根本就出不来。
对于海州知州的人品,杨潮虽然不太看的上,但是这样的文官是大明朝文官的绝大多数,胆小懦弱不说,反而看不上勇敢的人,哪怕偶尔遇到一个敢战的武将请战,他们立刻就批评说是匹夫之勇。
勇气都是匹夫之勇,因此勇气就没有可取之处了,因此文官的懦弱就成了大局为重,容忍敌人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劫掠走自己的子民,也就成了忍一时之辱的大局观了。
杨潮知道海州知州的意思,杨潮在海州城下打了这么大一个仗,对海州知州来说,那也是一份不小的功劳,但要捞到这份功劳,首先就得杨潮配合。
对于文武来说,功劳计算是不一样的,武官基本上靠杀敌,靠人头来计算军功,而文臣负责守城,负责指挥,因此这场胜利的守城之功和运筹幄之功,海州知州完全可以揽入怀中。
只要杨潮配合,海州知州可以写一篇华丽的报功文书,然后就可以等着升官了,细想一下,虏兵大兵压境,不但没有奈何自己坐镇的海州城分毫。反而遗尸百具,这样的战绩,海州知州不认为还有其他人碰的上。自己能碰上,完全是好运气碰到了杨潮这么个来救援的二愣子。
至于杨潮愿不愿意配合。海州知州倒是不太担心,反正自己也不打算贪墨杨潮自己的功劳,那么给他在给养上提供点方便,不按照惯例克扣就是了,心想这种匹夫应该感激涕零的拜倒在自己膝下,感念自己的大恩大德了。
如果杨潮不配合,海州知州也有办法治他,大不了始终不提供粮草。让杨潮和他的人喝西北风,看这群莽夫能饿几天!
不知道是在士兵哪里受惊了,还是海州知州的交代,这个家丁十分倨傲,一副施舍给杨潮给养,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还明目张胆的管杨潮要辛苦费,语气中透露出一副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而且还被杨潮的士兵惊扰,这压惊费少了都不行。
“滚!”
杨潮冷哼一声。家丁愣住了,连自己的手下都愣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