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1/4 页)
其实杨潮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给过黄凤府任何好处,这人却始终向自己展示忠诚,这怎么可能,哪里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呢。
在二立社中,黄凤府如鱼得水,四公子一场器重,已经表示,明年院试一开,就帮他运作一个秀才功名,而杨潮却办不到了,因为杨潮认识的提学御史徐之桓在庐州被张献忠干掉了,杨潮就没有了提学衙门的关系。
杨潮跟黄凤府的关系,不过是当初忽悠他帮忙做了几天事情,而且没有给他任何的好处,杨潮有心拉拢他,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拉拢,黄凤府不是一个贪财的人,而是有抱负的人,而杨潮不认为黄凤府会看得上自己,因为无论怎么看,一个读书人投靠四公子都比跟着杨潮要好很多。
可是黄凤府偏偏三番四次的表示希望帮杨潮做事,而要离开四公子身边。
如果说这是四公子的主意,要往杨潮身边安插钉子,杨潮打死是不相信的,第一四公子还没那个心眼,第二四公子看不上杨潮,往杨潮一个武官身边安插钉子干什么。
所以杨潮一直想不通,想不通也不敢相信,可是现在不由他不相信了。
因为黄凤府死活要跟杨潮出征,给杨潮处理文书。
别的书生一听上战场就双腿打颤,一听是打鞑子,那更是恐惧,可是黄凤府主动请缨。
杨潮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正好我缺个文书。”
杨潮一直坚持给最小的小兵编写档案,而公文只能是他跟胡全处理,吕末自己要带兵,而且识字水平远不如杨潮和胡全,因此吕末只能当半个读书人来用。
现在加入一个黄凤府,那就多一个人了,杨潮可以轻松很多。
又拍了拍黄凤府,然后喊来胡全,给他介绍了一番,让黄凤府跟着胡全做事去。
“难道士真能为知己者死吗?不在乎金钱,不在乎荣誉,不在乎一切,只为一个知遇之恩?”
杨潮只能理解黄凤府是出于古代士大夫的世界观才向自己献上忠诚的。
杨潮自嘲也许自己有点王八之气。
杨潮原本有八百多个兵丁,这次只剩下了六百一十二个,少了两百多个。
甚至连旗总都少了一个。
不过这个旗总也是唯一的一个军官,剩下的出身水军卫所的那些队正旗总们,一个都没跑。
水军卫所军户逃跑的,只有一些士兵而已。
这至少说明,穷困的水军军户比孝陵卫军户更看重一个小军官的地位。
杨潮故意多等了两天,结果回来了十几个士兵。
这些回来后有的说被家人喊回去的,有的说临时有事,有的说是回家辞行的,有的说是回去给家人送军饷的,各种理由都有。
总之他们回来了,杨潮没有任何责罚,欢迎他们归队。
此时实到六百三十个兵,依然少了两百多。
杨潮不等了,出发。
三艘大赶缯船足以供全部士兵登船,四艘漕粮浅船则全部拉上军粮和武器辎重,另外还有大笔银子。
王潇已经再次获得了他父亲可以调动运河沿线商铺力量的特权,而且已经提前去沿线布置去了,杨潮要求王潇给自己的士兵沿途准备饮食、营地,以及必须的物资,相信只要杨潮的船队进入运河,就能够一路得到很好的休整。
风向不算太顺,从南京出发,到了镇江对面的瓜州渡口,竟然就用了五天时间。
在瓜州饱食一顿,修养半日,同时装载满军粮,又接收了王家四艘浅船,然后再次北上出发。(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节到达
战船其实可以更往北的,但是到了扬州,杨潮就让战船回去了。
因为北上作战,用不上战船,这种大帆船更适合在大江大河中,运河里还是漕船浅船更方便。
送走了张大桅等人,此外还有大概三队士兵,这些士兵是一次一次出航中,那些学习驾船水平最好的,专门给张大桅挑出来,由张大桅带领。
赶巧了,到了扬州的时候,正是除夕夜。
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很有名,杨潮有兴趣去看看,但是到了扬州,却进不了城,哪怕杨潮有兵部的行文也进不去。
找王潇去跟官府沟通,结果官府算是卖杨潮一个面子,表示杨潮个人可以进去,但是一个兵都不能进去。
杨潮知道,这不是地方官有意刁难,而是祖制如此。
甚至不是朱元璋的祖制,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大概成型于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