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 页)
杨潮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功劳被别人分走,因此这点上根本就没跟熊明遇计较,反而乐得如此,甚至还觉得熊明遇大概也是想提拔自己,可没想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熊明遇没有下达行文,真的是放心自己一个把总嘛,恐怕是根本不在乎杨潮吧。
杨潮做成了,当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万一失败了,最后恐怕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潮身上。
杨潮不由心惊,熊明遇一个兵部尚书,如果调兵,最后惹出事端,他是顶的住的。
杨潮一个小小的把总,如果调兵平息哄闹,失败后是不可能顶的住的,兵部甚至会把责任一股脑推到杨潮身上,根本不承认他们曾经允许杨潮动用士兵的。
因为兵部没有行文,这官司根本就打不赢,杨潮到时候不但要落一个做事不济的责任,甚至要承担一个私自调兵的大罪。
对兵部的官员来说,做事不济只是能力问题,最多免官而已,私自调兵可是原则问题,最轻也得落一个流放的大罪。
杨潮不经意间竟然被人如此算计,让杨潮不由得汗流浃背,不住的踱步起来。
堂堂一个兵部尚书,竟然如此没有担当,宁可不做事,也不肯做错事,明哲保身的态度让杨潮也十分无奈。
至于礼部的保证,杨潮也没有天真当真,礼部不也没有任何明文吗。
礼部尚书不也跟熊明遇一样,只派了一个家丁跟自己联系,如果到时候出事了,大可以推的一干二净。
杨潮最后心中恨恨:“好,既然你们都知道要明哲保身,老子也得明哲保身,老子好容易重活了一次,一直想着的是如何在明末的乱石中活下去,可不想给自己人倾轧死了。你们不出明文调兵,老子也绝对不会傻傻的私自调兵!”
杨潮打定主意,自己也不趟这趟浑水了,调兵之后,虽说万般小心,谁敢保证,到时候自己的兵不会伤到一两个书生,最后如果事态平息了,文官要自己交出伤害读书人的兵丁,自己到时候交是不交?
杨潮本来是打算利用书生闹事,攀爬上兵部的关系,那样一来自己升迁就十拿九稳了,可没想到要冒这么大风险,而且这风险要自己一个人承担,衡量利弊,哪怕有百分百把握可以平息书生哄闹,可是要是让自己付出交出手下士兵的代价,杨潮绝对不会答应。
自己出兵风险太大,自己不出兵谁做事,这件事让杨潮为难起来。
既想赚取大大的利益,又不想承担大大的风险,这样的事情世上少有。
不过走一步看一步吧。
礼部表态了,杨潮也不客气,立刻直接找到礼部。
本来只想找一下提学衙门的,现在礼部尚书派人给自己传话,表示要当自己的后盾,那就干脆直接找礼部尚书去,尽管自己可能用不上礼部的关系,多个朋友多条路。
于是第二天一早,杨潮就跑去拜会礼部尚书了。
礼部尚书黄锦没有食言,立刻接见了杨潮,态度比熊明遇诚恳多了,让杨潮多了些好感。
跟礼部尚书交流了一番关于平息书生哄闹的事情后,杨潮的想法得到礼部尚书的肯定。
接着杨潮将自己写的几张告示交给礼部尚书。
杨潮希望礼部以这几份告示为蓝本,复制出足够多的份数,并盖上提学衙门大印,让自己去吓唬书生去。
礼部尚书拿过告示一看,没看内容,抚须点点头赞了句:“好字!”
第一百三十节蚂蚱
兵部不肯承担责任,不肯出头,杨潮也绝对不愿意让自己的人冒险,好像陷入了僵局,没想到这时候有人主动找了上来。
锦衣卫千户冯可宗积极的找到杨潮,表示愿意与杨潮一起做事。
冯可宗表示,他得到了镇抚司的全力自持,让他全权负责此事。
可以说冯可宗是锦衣卫的代表。
这次事件是锦衣卫引起的,锦衣卫不得不出面处理,否则事后无论什么结果,锦衣卫都吃不了兜着走,锦衣卫希望通过将功赎罪,让事后皇帝不会过于收拾他们。
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书生现在攻击的第一目标仍旧是锦衣卫,所以锦衣卫最为焦头烂额,谁也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不知道冯可宗哪里来的信心,竟然跟南京名妓一样相信杨潮,他主动活动了一下,很快南镇抚司的镇抚使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还保证做好的话一定给他报功。
只是一旦做不好,冯可宗恐怕就是替罪羊了。
现在冯可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