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周家不但经营着庞大的作坊商铺,是家财万贯的杭州富商。
还出过几个官员,是一个官宦人家。
周瑞是家中嫡子,不用为将来发愁。
周家还有读书传家的传统,周瑞也确实喜欢读书,可惜的是天赋不高,到现在也没考中一个秀才。
周瑞三年前在西湖上偶然见到柳如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旦得知柳如是所在,必然追逐而至。
“杨兄啊。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大才的。你就帮我一个忙,也写一首诗,让我拿给那柳如是看看。让我也见识见识这些名动江南的名妓风范可好。”
杨潮笑道:“王兄喝醉了。在下当真不懂作诗。”
上次杨潮拒绝,王潇还知道适可而止,今天大概是喝醉了,非得让杨潮写一首。
杨潮叹道:“上次写的,不过是一首民间小调。”
王潇不依不饶:“那,那你就给我,给我也写一首小调。我也拿去让柳如是看看,让他知道我,我,我也是有大才的。”
杨潮不仅郁闷,那首后世的现代诗歌,配上周瑞站在媚香楼前数天的执着,确实很能让女人动心,可是其他的诗歌吗,杨潮不觉得有这个功力。
可是拗不过,杨潮也只能写了。
“哎,好吧。”
杨潮知道的诗歌本就不多,西方的诗歌就算了,杨潮流过学,知道西方的诗歌也是有自己的韵律的,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念出来也是极好的,可是翻译过来就没有味道了。
就好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翻译成英语,让人读的很郁闷一样。
“笔墨伺候!”
一见杨潮答应,王潇连忙嚷了起来。
碧纱连忙喊丫头准备。
此时外面天色已经暗淡,屋内长着几盏灯,但是还不够透亮。
王潇继续嚷嚷:“怎么这么黑,掌灯掌灯,我兄弟要写诗了。”
此时杨潮已经上升为王潇的兄弟了。
碧纱又吩咐掌灯,叮咛了一句:“去把我那盏明瓦灯拿出来。”
很快丫头拿来了笔墨纸砚,碧纱亲自磨墨。
王潇嚷着:“后袖添香,佳人磨墨。要是这次成事,小弟我把碧纱赎出来,送给王兄弟以后陪王兄弟读书,陪王兄弟睡觉,哈哈……”
王潇恣意张扬,今天很奇怪,杨潮也喝了不少,但还算清醒,王潇喝的并不比杨潮多,杨潮只当是这小子不胜酒力,也没想其他。
此时灯也拿来了。
那是一盏不算大的灯,有个座子,可以放在桌子上,大概是专门用来夜里读书写字的,类似后世的台灯。
看到这灯后,杨潮猛地一愣,因为她一开始还以为看到了玻璃灯,灯罩极为通透,而且光滑有光泽感,但是摸了一下,通体温润,倒像是玉石做的。
“这是什么灯?”
杨潮神色凝重道。
碧纱道:“明瓦灯啊。灯是好灯,比纸灯、纱灯都透亮,就是不便宜。”
杨潮又道:“哪里买来的?”
碧纱道:“附近不远就有个明瓦廊,哪里就专门做这种灯。”
明瓦廊,杨潮暗暗记住,心想马车的车窗有了。
然后才泼墨挥毫,一首仓央嘉措的情诗跃然纸上,碧纱和王潇都眯眼再看,这诗能不能打动柳如是杨潮不知道,不过八成是要让王潇失望了,从碧纱的脸上都能看出来不以为意。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杨潮其实也记不全,只是这句杨潮觉得是最美,最有意境的,才勉强记得。
但是这首诗既不全,又不符合古诗词韵律,应该很难得到认同。
突然想到仓央嘉措,杨潮又想到了一首特别有名的长诗,虽然未必合辙押韵,却总算是有个样子,当个打油诗也不错。
于是刷刷写就。
几人还在看着: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个和尚写的吗?”
碧纱不禁问道。
杨潮笑道:“碧纱姑娘果然有眼光。”
碧纱又道:“若真是僧人所写,那堪称情僧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真是好句啊。”
王潇道:“当然是好句,我兄弟有大才。好句,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