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钱嘛!”
“先谢谢你,这个以后再说吧!先干工作。没有其他事了,你去安排吧。”柴树进站起来拍拍高宇裘的肩膀。
“哦,我这里刚好有一张我同学送给我的疗养贵宾卡,是可以无限使用的特别卡,您先收着,有时间去试试!我先走了”
高宇裘转身走了。柴树进看着高宇裘的背影想,在西海市的政法委口一定要有一个可以信得过,能力强的亲信。过去做市长的时候没有在意,现在想起来了,不知道高宇裘这个家伙到底怎么样?从高宇裘上任以来清查张青、刘怀邦、宋恭鸣的案子来看,进展很大。看来这个高宇裘是个值得培养的亲信。再看看再说!
多谢关注的朋友们!以后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裸的血腥!
中国企业家内圣外王之道
写了这么久的商道,那么中国商道的企业最终的社会归属感价值观在哪里?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商道江湖》上部写到现在,就想把它写成商道江湖里第一批人物的原始积累过程。下部乃至第三部写的就是草根成长起来之后,如何迷失,如何“伟大”?是与政客同流合污,还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最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例如:项怀羽、武婷婷的性格与境界最终会成为企业家,或者悲情英雄。曹孟德或者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因为钢丝上跳舞,刀尖上舔血,最终走向毁灭!大家都在商道江湖里面行走,有的走上人间正道,有的在狭路搏命。今天发表一篇讲座文稿《中国企业家内圣外王之道》,希望能够为这些商道江湖的豪侠们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欢迎各位朋友看的时候留下你们的宝贵评论与建议!
中国企业家内圣外王之道
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
唯仁者宜居高位,不仁者居之,播其恶与众也。
孟子的两句话对于现在的中国企业可以说有醍醐灌顶之意。无可否认,中国儒家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方式从来没有偏离过中国儒家哲学。
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最终都必须要思考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归属感问题。脱离了这些,企业不会长期存在。而只有把企业视为自身的企业家,才可以值得托付。孟子的“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在这里做了最好的注解。如果企业家不仁,企业的组织上行下效,不可能出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长期存在。所以,唯仁者宜居高位,不仁者居之,播其恶与众也。
儒家哲学的至高境界,可以用“内圣外王”一语概括。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外王。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然而“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无论能力多强,身价多高的职业经理人,没有遇到安人功夫做到极致的外王,大多都是企业的过客。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经过十年磨一剑,渴望的是遇到一个能够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可是很多美好的期望并没有如愿。这一点和唐代的陈子昂极其相似。陈子昂怀才不遇登幽州台,感怀燕昭王与乐毅,作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TCL电器当年的辉煌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TCL的每一个项目里都出现了一个或几个创造了中国营销经典的人物。当年TCL的团队云从龙,风从虎,现在TCL的团队早已风吹云散,无论TCL走向何方,TCL的掌门人李东生都应该反思,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和企业共患难,同享受?离去与他的外王功夫不够是有关系的!那些离职而去的职业经理人可能都在用陈子昂的另一首诗感叹: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企业家只有内圣才能外王!中国企业家里面能够做到内圣外王的目前只有张瑞敏和柳传志。海尔的强大离不开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海尔高效的管理优秀的团队。联想杨元庆29岁就被柳传志发现,并委以重任,作为接班人培养。几次危难时期,柳传志挺身而出,化解危难之后,又重新交付杨元庆经营。内圣外王做到极致。与中国很多企业缺乏接班人相比,柳传志在这一点上面尤其让人尊敬。是中国企业家内圣外王的典范。内圣外王体现了企业从内到外的组织力量。
“商场如战场”。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营销战役来实现。要想在营销战上致胜与千里之外,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团队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