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则是充气装置。所有这些避险机制及时启动,最后的结果是,虽然布什政府
这个“司机”开错路线几乎翻车,车里的美国人民受到惊吓,最后还是有惊无险。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美国的媒体在报道政府的这些“丑闻”时,可以说是争先恐后。04年初阿布监狱丑闻最先的
报道者中,有美国
CBS电视台的“新闻
60分”节目,《纽约客》杂志也进行了长篇报道。
之后美国各个媒体掀起了声讨美国政府的热潮,04年起,《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
等详细报道了监狱里的审讯技术以及关押犯的悲惨状态,并呼吁政府尽早关闭关塔那摩监狱。
《时代》周刊干脆发表了几十页的卡塔米审讯日志。
与此同时,各个民间的人权组织也开始积极行动,捍卫“敌人的权利”。其中最著名的是纽约
的“人权观察”,它对关塔那摩的囚犯状况做长期的跟踪调查,推出了系统的调查报告。“宪
法权利中心”这个组织不但给卡塔米这样的人提供律师帮助,而且协助受害者积极参与对美
国政府相关人员的起诉。与关塔那摩相关的书籍、音乐、话剧、电视片、游行示威纷纷出现,
高校、教会、电台、电视台对关塔那摩的讨论层出不穷,批评的声音占绝对优势。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立法机关开始有了反应。“反虐俘”最著名的代表,是共和党参议员约
翰·麦克凯。他说,“为了赢得这场反恐战争,我们不仅仅需要军事上的胜利,而且需要价值
观念上的胜利,虐俘让我们在价值观念上损失重大”。2005年
10月,参议院以压倒优势通
过反对虐俘的法案,“禁止对战俘使用残酷的、不人道的和污辱性的审讯手段”。压力之下,
布什政府于
12月签署同意了这个法案,以示“美国政府反对虐待,尊重国际法规”。
司法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从
03年开始,美国最高法院就开始接手相关诉讼。04年判决
关塔那摩在押犯有权通过程序挑战他们的被关押状态。2006年
6月,最高法院判决关塔那
摩在押犯确系日内瓦协议的保护范围,同时还判决,政府不能另设行政军事委员会来审判犯
人,审判必须通过常规法庭或者军事法庭,再次限制了行政力量对司法力量的干涉。
其实,即使是布什政府,也从来没有公开提倡过“虐俘”。要知道最早开始启动调查阿布监狱
虐俘行为的,是军方自己,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对某些温和的“刑讯逼供”,布什政府可
能曾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后来,随着各种社会压力的增强,他们不得不一再站出
来表态反对“虐俘”。事实上,布什政府也的确有为难之处。一方面要从准恐怖分子嘴里“榨”
出有用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
“和颜悦色”。如果另一次
911发生,需要负责的可不是
《纽约时报》或者“人权观察”,而是美国政府。可能令某些官员想不通的是,对卡塔米这样
的“准恐怖分子”大声放音乐都被指责为“虐俘”,与此同时,某些伊斯兰极端组织正在砍下象
博格这样无辜美国人的头颅。
然而,正如麦克凯所说:“我们是比我们的敌人更好的人”。文明社会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来要
求自己。在这个标准下,阿布监狱的
17个虐俘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中有两个美国士兵,
甚至被判处了
10年和
3年的徒刑。美国驻伊的总指挥官桑切斯也称,是阿布监狱丑闻导致
他“被迫退休”。与此同时,关塔那摩的囚犯正在一批批地被释放,就是卡塔米,据国防部的
最新消息说,由于他曾经经受的“虐待”,美国很可能无法起诉他。甚至相反,一些被释放的
关塔那摩囚犯,开始反过来寻求起诉美国政府中的相关人员。
固然,关塔那摩的阴影仍然没有完全清除,美国社会仍然在为“敌人的权利”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