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想看书来
5 俞芳的故事(上)
风荷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人 本质上都有八婆的素质,但是她知道,她今天非常的八婆。
此刻她与王琪十分八婆地坐在一家咖啡店里,听着超级八婆王琪讲俞芳的故事。
王琪似笑非笑地问她:“你知道为什么俞姐老是无缘无故请大家吃饭吗?”
这不符合上海人的处事原则,尤其是上海女人。上海人向来看重“拎得清”,轻易不占人家便宜,也不会随便乱充大头去请客。大多数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的目的,比如生意,比如求人办事,都是轮流做东或者“敲瓦片”。
风荷摇头。她也一直心中狐疑,以为太太团规矩是轮流做东,时刻准备着哪天轮到自己掏腰包请大家。
王琪侃侃而谈:“她现在不过是想通了,在千方百计地花老公的钱而已。因为她不花,自会由她老公花在别的女人身上。”
“。。。。。。”
“你不知道,她原来是纺织工人。她老公原来是从安徽农村考进上海上大学的,后来留校教书。那个时候学校老师的待遇并不好。不是有句顺口溜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吗?加上从农村出来,在上海没什么根基,一没房,二没钱,三没人脉,在上海这种大城市找对象自然困难。纺织厂女工多,学校工会,团委经常跟各工厂搞联谊会舞会,给他们这些单身外地老师搭桥牵线。她和她老公当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结婚的。”
“这个我好像听说挺普遍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很多人的老婆是工人。”
王琪接着说:“说起来,两边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她老公大学毕业,俞芳高中都没上;他老公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负担很重,他们结婚的时候他几乎一分钱的存款都没有,住的是学校宿舍;而俞姐再怎么样也是上海本地人,自己的工资攒了一些,家里也给了些,家具电器还算都买齐了。结婚以后就开始吵,她老公的工资,一部分要接济老家的父母兄弟,俞姐当然不愿意。他们就那么一间20平米的单间鸳鸯房,老家时不时地来人,一来就是一群,男男女女都挤在一起,俞姐气得最后只要他们家一来人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住。”
对于这种关系,风荷多多少少理解一些,嘿嘿地笑着说:“那现在他老公发起来,这些陈年旧事大约都要当作俞姐的罪行进行清算了吧?”
“是啊。这风水轮流转,现在学校的待遇慢慢地好起来,政府工资提高的同时,老师在外面兼职兼课的也很多。她老公先是在外地乡镇企业给人家做技术顾问,后来一来二去,门路摸熟了之后自己办了个厂,发了。肚子问题解决了之后开始觉得跟老婆没有共同语言了,要离婚。” 王琪说,“以前为乡下亲戚争吵的事都给翻出来,说她人品不好,对婆家缺乏起码的尊重等等。”
“呵呵,多半是外边有人了吧?否则再没共同语言也要凑合着过下去,对婆家步尊重当时怎么不离婚,孩子都这么大了才翻出来。”风荷微微冷笑。
“就是说嘛!没有共同语言,当初干啥去了?难道谁还拿刀逼他结婚不成?当时没有女人抱,只要拉过来是个女人就行。如今阔了,横了,不愁没女人抱了,就 想起共同语言来了。”王琪一脸的鄙视。
风荷想了想说,摇头说:“话虽这么说,但是,如果这种婚姻是个错误,你也得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是?难道一次犯错,就非要付出终身的代价?”
王琪切了一声,有点激动地说:“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你,你轻飘飘的一句当年是个错误就一笔勾销?俞姐年轻的时候,虽然 称不上花容月貌,却也眉清目秀。她说她皮肤本来挺好的,就是有点黑,是生了孩子后月子没坐好,落下了妇科病,又操劳,才弄得满脸黄褐斑。再后来他老公闹离婚,她成天睡不着觉,内分泌更加失调,就越来越严重。现在她在吃六味地黄丸,据她自己说好多了。”
“六味地黄丸治黄褐斑?”
“是啊!据说要不间断地连续吃两年。黄褐斑虽然不会消失,但是会越来越淡。只是胃不好的人不能吃,药性偏凉。”
“那后来到底离婚了没有?”
“没有。俞姐跟他哭,跟他闹,好找了私家侦探跟踪她老公,抓住了他跟那个女人来往的证据。闹到后来他们女儿都烦了,指着她妈妈说:你,能不能长点志气?跟他离婚会死吗?又指着她爸爸说:你,为什么不能象个男人?你要是净身出户我不相信离不成?你们闹什么闹??!!”
“结棍(上海话:厉害)!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