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烂摊子(第1/2 页)
轧钢厂领导班子发生变动,这件事对轧钢厂来说是好事,别的不说,单是生产这一个方面就通畅了很多。
内部情况安稳下来,李副厂长等人被移交之后杨厂长终于有时间查阅轧钢厂这几年的变化。
首先就是各部门人员配置,高层领导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跟着他返回轧钢厂主持工作,一线的工人也都在。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工人也是有编制的,不能随便开除,所以工人们几乎没什么变动。
倒是中层管理人员,有人因为是杨厂长的心腹,当初他下台之后遭到打压清算,一部分去了一线车间,还有一部分被调走,从事处罚性工作。
在一线当工人的还好,直接官复原职,继续原来的工作,剩下从事处罚工作的就需要一点时间了。
当初杨厂长回轧钢厂主持工作的时候只有几个部门一把手接到了同样的命令,其他人可没这个待遇,所以这部分人需要杨厂长查记录,和相关单位沟通,然后才能把人调回来。
当然了,这中间也不排除部分有能力的人在新单位混起来,不愿意回轧钢厂工作,所以这个不仅要和相关单位沟通,还需要和本人沟通。
随后的一段时间,陆续有旧面孔回到轧钢厂,但也有一部分人没回来。
张彪和这些人闲聊的时候也知道不少消息,没回来的那一部分不仅仅是在新单位混的不错,还有些没熬过那段艰苦的日子,死在了处罚工作岗位。
当官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名声好,收入高,走到哪里都会被高看一眼。
坏处就是风险大,想往上爬就得找靠山,而靠山出事的时候你也会跟着遭殃,随便有个什么运动就得站队,万一站错队结果可想而知。
最安稳的还得是八大员,工人,士兵。
像许大茂,八大员之一的放映员,轧钢厂这样的万人大厂,保卫员配了一百多,但放映员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个技术活儿,用古代的话说这是传家的本事。
所以许大茂只要不做天怒人怨的事,最坏的结果也能保留工作,不会被弄去扫大街或者开除。
何雨柱,炊事员,原本只是个最末尾的八级厨师,但厨房也是江湖,谁有本事谁说话,所以当了食堂班长。
后来确实当了副主任,但说到底还是因为手艺好,不管是以前的杨厂长和李副厂长,还是后来扶正的李厂长和重新回来主持工作的杨厂长,都没对怎么样。
原因就是何雨柱有手艺,轧钢厂想拉订单就需要吃饭喝酒,招待人,就算不招待轧钢厂以外的人,领导拉拢手下也需要吃饭喝酒。
所以何雨柱只要不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最低是个炊事员,而且是和等级挂钩领工资的炊事员。
现在轧钢厂正在恢复生产的路上,请客吃饭的事情绝对不少,如果去八大楼吃饭那叫铺张浪费,如果手底下有何雨柱这种拿得出手的厨师,谁都会重用一下。
还有售货员,你没看到售货员平时都是先问有票没票?有票才招待你,没票都懒得跟你多说。
虽然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为什么这么随意,就是因为工作编制,不能随便开除。
再说工人,建国初期的时候,资本家把工厂上交给国家,但工厂需要运作,所以原来的工人基本都保留了工作,后期工厂逐渐扩大规模的时候,国家把工作名额发放给一些有经验,为国家出过力的人。
这个工作名额同样不简单,虽然是最底层的工人,但这个工作名额可以养家,也可以传家,所以很多年轻人接班以后,就算什么都学不会熬时间也能成为正式工,养活一家老小。
最后说军人,打鬼子,打秃子,打老美,一穿十七,多大的功劳,谁敢说军人是错,而且穿着军装上街,就算你只是个最普通的士兵人们都会高看你一眼。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不当官却安稳。
张彪他们这个工作说白了就是保安,可这个时期的保安也是有编制的,而且这个编制相当于后来的预备役,若有战召必回的那种。
所以张彪和轧钢厂李厂长带领的领导班子闹翻以后,丝毫不担心他们会把他怎么样,本来就是两个系统,无所谓。
当这些轧钢厂的老人都被抽调回来以后,轧钢厂正式回归,回归成以前那个年产量超十万吨的万人机器。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工人的精神面貌,生产需要的原料以及机器都准备好了,但后勤这边却出问题了。
后勤,主要负责的就是轧钢厂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