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页)
是被她猜出了来意。
傅明华不由笑了一声,也伸手去摸桌上的茶杯。
那杯上热气缓缓升起,她透过朦胧的雾气,看到苏氏那张微笑的脸:“苏妹妹,可是着急了?”
一句话说完,苏氏脸色大变。
她没想到自己拐弯抹脚,依旧是被傅明华瞧了出来。
酉阳王郭九忠在回酉阳之前,曾在洛阳任中书令兼太尉一职。
直到太祖皇帝大行之后,郭九忠才上书辞呈,回酉阳颐养天年。
不得不说郭九忠戎马一生,也是颇为果断。
郭家与新帝因容妃之故,而生了嫌隙。嘉安帝登位之初,郭九忠若仍抱持中书令一职不放,嘉安帝坐稳龙椅之后,必不容他。
而当时郭家他的两个嫡出的儿子中,都手握重兵,各自镇守一方。
老郡王痛定思痛之下,舍已保子,并为郭家保住酉阳王府这招牌。
正是因为当初郭九忠的举动,才使酉阳王府至今未曾被嘉安帝抓到把柄,得以保存。
可是值得让人注意的,是郭九忠卸任中书令一职至今,中书令直到四年才提了曾得太祖夸赞有治国之才的杜玄臻上位。
这杜玄臻此人也颇有来历,他的祖父乃是前陈朝义兴公,父亲杜正曾任昌州刺史。
太祖打天下时,杜氏一门领兵投靠太祖麾下。
大唐立国之后论功行赏,杜正封义兴王,食邑五千户。
而与父亲不同的是,杜玄臻却喜文而不喜武,曾中建元九年进士,得先帝夸赞才思敏捷。同年入史部任职,而后平步青云深得太祖看重,直到天丰四年坐上中书令之位直到如今,一直未曾改变。
苏氏的脸色有些难看,傅明华却想了想:
“如今杜大人年事不小,三省官员位置特殊,非心腹不能任。”杜玄臻是先帝心腹而非嘉安帝心腹,之所以如此多年来没有动他,恐怕不是嘉安帝不想动,而是杜玄臻此人混迹官场多年,为人圆滑,嘉安帝一来是一时半会儿摸不到杜玄臻的差处,二来也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可是此时不一样,此时苏氏问起酉阳王年岁,傅明华便想起杜玄臻的父亲,义兴王杜正年纪也不小了。
义兴王是与酉阳王同期时追随先帝的功臣,都已是近八十之数,历经两朝三代皇帝,怕是大限将至,却又不敢死罢了。
傅明华低头沉吟,苏氏被她说中了痛处,也是张不开嘴来。
苏氏的性格不可能无缘无故问起此事。
一来有可能是义兴王身体不大好了,毕竟年岁到了这样地步。
可若是义兴王一去,杜大人必会回乡丁忧三年。这是大好时机,而皇上此时手边又正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容大人……”
傅明华就叹了口气,没想到嘉安帝也会如此长情了起来。
郑国夫人死于宫中,嘉安帝趁杜玄臻丁忧之时,趁机提拨容涂英。
恐怕这就是今日苏氏前来寻她的原因了。
当日算计容三娘之时,苏氏也有份儿。那时色令智昏,对容三娘下手也就下手了。
可如今人家的爹眼见即将飞黄腾达,苏氏这个母早丧,且父亲另娶,并不受宠的西都侯嫡女无父亲腰,自然便急了。
“你既然知晓,还来笑我?”
苏氏看傅明华不慌不忙的样子,心里便有些酸楚。
她想到了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室贵胄,不由将手里的茶杯握紧了:“我也知你做不了什么,只是这心里堵得慌,总想找人说说话。”
旁的人她也信不过,与她年纪相仿的,又实在太傻了,恐怕她张了嘴,旁人还不见得明白她说了什么。
“当日说为了世子不能与我做朋友的,不知是哪一个。”傅明华捏了袖口放了空的茶杯,说起这话时,苏氏便眯了眼睛笑:“我们现在也不是朋友,不过我来者是客罢了。”
傅明华也不与她争辩,只是想起容涂英,没想到这倒是算一个人物。
“对了,今年好似不少才子进了洛阳之中,有个姓陆的,连季昭都提起好多回了。”
苏氏被傅明华点破了心中之忧,这会儿倒好受了许多,她话峰一转,想说几句轻松的话,却没想到她这话一说出口,傅明华顿时便抿了抿嘴角。
第一百五十六章 缘由
“据说此人颇得姚释之侄,陇西太守姚大人赏识,为他出具保书,将他举荐到了杜大人名下。”
苏氏目光一转,挑了嘴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