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样子,鬼子又用枪托捣他,他也不后退。鬼子顺过枪来,好像要用刺刀捅他。王锡匠见状,急忙过来拉开海龙,连连向鬼子鞠躬陪不是,“他一个小孩子,不懂事,太君,太君,不要跟他一般见识”,拉着海龙就走。海龙扭着头,怒视着鬼子,王锡匠用身子挡住海龙,才算没事。进了城,跟着锡匠向学校走去。
到学校门口,周校长早已在那里等候。周校长名叫周玉仆,六十多岁,穿一身灰土布长衫,戴一幅黑边圆眼镜,精神矍烁,面目清衢,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爱国教育家,社会名流贤达。伪县长金甲一、日本宪兵司令桥本太郎都想聘他去做参议,被他断然拒绝。为配合女权运动,畅导女子独立、自由、解放,他在城里创办了四年制“私立红十字女子学校”。开设国语、算术、常识三门课程。教材是周校长自己编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周校长接住沙英、海龙,领着他们走进学校。先到办公室里取了课本、练习簿、铅笔、毛笔等一应用物,然后又领着他们到三年级教室去上课。到教室里一看,果真都是女生,约有二十多人。因家庭出身不同,穷富程度不同,穿戴打扮也有不同,有穿得浓艳的,也有穿得素淡的,有穿得崭新的,也有穿得破烂的。沙英、海龙本是农家孩子,又是男儿之身,猛然站在满屋女生面前,便忸怩拘谨起来,而那神态举止反而更像女学生了。
来上课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乔老师,他身穿一件蓝布长衫,脚蹬一双青布鞋,面目清瘦,两眼有神。乔老师名叫乔尚函,是兖州城区共产党的地下支部书记,秘密领导着兖州师范学校的抗日学生运动。乔老师教的这节课是《中国板图》,他领着学生们念道:
天大地大中国大,
山青水秀是我家。
东边日升帆出海,
西藏牛羊走天下。
北方已是三尺雪,
南国绿树才开花。
黄河之水天上来,
长江滚滚浪淘沙。
更有长城一条龙,
盘旋飞舞到天涯。
&;#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朗朗书声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发着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乔老师指点着地图给学生们描绘课文内容。黄河,长江,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历历在目,如在眼前。乔老师把中国五千里江山描绘得美不胜收,如花似锦,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生出两只翅膀,飞到祖国各地,亲眼看一看祖国的美好河山。令学生们想不到的是,乔老师最后说了一句:“如今这美丽风光,锦锈河山,都让日本鬼子霸占了。”说完这一句,正好下课了,乔老师拿着课本走了。学生们心里沉甸甸的,都被乔老师说愣了。
自此以后,沙英、海龙就在女子学校学习,白天跟班上课,晚上乔老师给他们补课,两个人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很快。
星期天,沙英、海龙到家里背了干粮回到学校,天色还早,就到大街上闲逛。忽然听见前边砰砰砰地皮鼓响,那里围着一群人,都端着饭碗,不知道在干什么。
原来兖州城里有一座天主教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德国天主教圣言会所建,主教名叫安治泰。安治泰企图以上帝的“福音”与孔孟“圣言”相抗衡,却很少有人来听外国人的“西洋经”,便想出了敲鼓引人,发放稀饭不要钱,让人喝了稀饭进教堂去听经的主意。
沙英、海龙来到近前时,被几个头上包着青布,只露出两只眼睛的修女拦住,修女舀了两碗稀饭端到他俩面前,说:“喝吧,上帝的羔羊,上帝赐福给你,不要钱。”
两个人正感到口中干渴,肚中饥饿,呼噜呼噜喝了一碗。因为肚子里太空落,喝了一碗并不觉什么,再要一碗喝时,修女却不再给,并说:“你们已经品尝了上帝赐给你们的甘霖,请到里边去聆听上帝的福音吧。”
教堂门口还有两个男教士专门负责往教堂里拉人,吆喝着:“喂喂喂,已经喝了稀饭,就要进去,进去,快进去。”
两人随着人流走进了教堂。这一进去,却是凶多吉少,差忽儿送了性命。 。。
五、天主教堂斗神父
天主教堂高21米,尖尖的顶上镶嵌着十字架,十字架底下还有两个圆鼓似的东西,好像两只魔鬼的眼睛。沙英、海龙进了红漆大门,就见里边灯光暗淡,弥漫着阴森可怖的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