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不敢再追了。
如果吐蕃敢深入,估计将受到萧关的唐军和凉州回鹘人的合击。所以从萧关到灵州这四百多里的行程中,沙陀人再没有受到攻击。
当时唐朝名将范希朝任灵盐节度使,听说沙陀人前来款塞,就率军出塞接应,沙陀人的长征终于结束了。行程三千里。
沙陀人东归事件可以看出,吐蕃人确实冤枉了沙陀人,沙陀人要是投靠回鹘,走四百里就到凉州了。
回鹘人始终弄不明白沙陀人的意图,既没有攻击沙陀,也没有攻击吐蕃,扎了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还有一个问题,沙陀人东归之前,为什么没有和唐朝取得联系,竟然在萧关吃了闭门羹?
估计应该联系了,但是唐朝弄不清沙陀人是真心归附,还是诈降。
萧关离吐蕃人很近,如果沙陀人诈降,萧关就不战而下了。
为了验证沙陀人是否诚心的,唐朝就让沙陀人去了灵州,那里离吐蕃比较远,沙陀人一支孤军,就算是诈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沙陀人的东归虽然损失了一大半部众,但意义还是很大的,象这种小民族,如果没有唐朝的庇护,很可能就象沙漠里的河流,流着流着就消失了。
正是这一次非凡的壮举,沙陀人才得以休养生息七十年,为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十八章 打怪升级
范希朝将沙陀人安置在盐州,之所以称盐州,因为此地有盐池。可想而知,此地比较荒芜,虽然长不成庄家,但可以放牧。
长达三千里的突围,沙陀人的家当损失殆尽。范希朝就给沙陀人买了很多牛羊,让沙陀人从事生产,自给自足。
不费多少本钱,便让一支劲旅捍卫边陲,什么叫雄才大略,此之谓也。
范希朝上报朝廷,朝廷召见了朱耶执宜,封朱耶执宜为金吾卫将军,并设置阴山都督府,以朱耶执宜为沙陀兵马使。
金吾卫将军,从三品。这个勋位应该是继承朱耶尽忠的,朱耶尽忠投靠吐蕃前为沙陀府都督,都督也是从三品。
沙陀人在盐州也没有呆多久,举族还要再次迁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后,他儿子王承宗被拥立为留后,并上书朝廷,要求册封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
节度使在唐朝后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官位,武人能做到节度使就相当于裂土封王了。所以这一职位很让人眼红,有些人为了这一职位不惜与朝廷对抗。
王承宗既然是上任节度使的儿子,肯定有一批朋党故旧追随,自然而然地便被拥立为留后,所谓“留后”,也就是“代理节度使”。按正规的程序,节度使需要朝廷任命,这才算名正言顺。
当然,开口要官做,面子上也挂不住,在王承宗的授意下,下属们联名上书朝廷,要求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
这种先成事实再上书朝廷的做法,就是一种面带微笑的要挟。但是自从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尾大不掉,皇权不振也久矣。
当时的皇帝是宪宗皇帝,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宪宗皇帝想收回任命节度使的大权,决定先拿王承宗开刀。
淮西吴少阳,魏博田季安,淄青李师道,都是骄横跋扈的雄藩,不奉王命已经数十年之久。王承宗相对来说,较容易对付一些,毕竟大丧不久,人心未附。
柿子先拣软得捏,这是朝廷的算盘,为了防止王承宗抗拒王命,所以事先布局。调任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河东节度使,就是这局中的一步。
成德节度使的辖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河东节度使的辖区就是现在的山西北部,因在黄河东边,所以就称为河东。二者之间隔了一道太行山。调范希朝去河东,等于在成德军镇旁边安插了一支伏兵。
范希朝要到河东赴任,朝廷恐怕范希朝走后,沙陀族无人节制,并且盐州又靠近边塞,与吐蕃很近,所以就诏命沙陀族跟范希朝一起赴河东。
沙陀人到了河东之后,范希朝就将沙陀部族安置在定襄神武川的黄花堆。此地在雁门以北,长城以南,东面有五台山,恒山,西边是黄河。虽然面积不很大,却是一块风水宝地。
沙陀族要发迹了。
范希朝选了一千二百名沙陀健儿组成沙陀军,讨伐王承宗去了。
讨王之战乏善可陈,首先是朝廷用人不当,用了一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