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页)
四月的长安,被牡丹占据。每家每户的门前窗沿,都摆放着几盆富贵典雅的壮丽牡丹。
这个时候,武氏已经入了宫,不过还在做她的小女人,赐名作武媚娘,因此牡丹尚未成“焦骨”,亦未被贬出长安。
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牡丹所带来的富贵气息中。不少人,甚至为了一株奇品牡丹,一掷千金。他们认为越是奇特高贵的牡丹,越能带来富贵气息。
当然,李高老爷子也不能免俗。年迈在家,因为李行之的一些小别扭,也寻不到‘含饴弄孙’的乐趣,侍弄花草,便成了他少有的娱乐了。家里便有不少李行之特地‘培育’出来的极品牡丹。
正所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
据传,“牡丹”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武唐之后;而此前,都以芍药称之。在牡丹独立出来以后,培植牡丹与芍药的时候,还有“清牡丹、浊芍药”的说法。当然,前面一句话是真是假,很难考证,咱写小说的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额……上面这些解释不是我矫情,而是看到了,就说一下。
最后,感谢“dreammaker”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 牡丹花会(一)一更
回到李府,又歇过了几日。
这日,李行之正在后院水亭品着珍果香茗、坐观湖景春光,李家几日不开的大门,吱嘎一声,打开了。一个翩翩少年郎,带着一两书童、三五随从,从大门外进来。
李府几个奴仆迎了出来,神态颇为恭敬。
“原来的洛阳王家的郎君大驾光临。”一个小管事模样的人走出来,恭敬行礼说道。
这小管事又对旁边一个奴仆道:“你引王家郎君去客室,上些上好的香茶!”说完,又恭敬对王家郎道:“我先去请我家郎君。若有事,尽管吩咐他们便是!”
洛阳王家的王大郎听得‘香茶’二字,眼睛突然冒出精光,绿莹莹的,如饿久了的老狼。随即,又听得小管事说去请李行之来,眼睛一转,一挥袖,笑道:“也不用去请他了。你带我去见你家郎君便是!”
小管事听得如此,略一犹豫,对着旁边一个奴仆使了个眼色,转身便引着王家郎往李行之休憩的水亭而去。
“看你磨磨蹭蹭的,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走得到。你家郎君可是在后院水亭?”王大郎看着小管事略有些磨蹭的动作,显然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便问道。
这小管事心里也是叫苦。前几次这王家郎君过来,都直往后院闯,见着了不少好东西,可是让李行之大出血一番。于是,李行之念头不通达了,好生教训了这小管事几次。这一次,他到学聪明了,却没想到,人家对他心里的小九九门清着。
小管事知道王大郎世家子弟的身份,而他不过是商人家下人,见王大郎问话,不敢不答,稍一犹豫。便道:“正是在水亭。”
王家郎对于通往水亭的路。熟悉得紧,只三步两步左转右转,便到了湖边。而李家的小管事,则气喘吁吁的跟在后边,正瞧见从亭中出来的一个奴仆,方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喜色——这次终于提前通知到了。
当王家郎走入亭中的时候。石桌上的各式珍果早已消失不见,只留下几缕淡淡果香供人念想。接着,火炉上冒出青紫色火焰,茶汤滚滚,冒出腾腾的雾气,一股茶香瞬间弥漫开来。这个时候。唯一的几许果香也被掩盖。
王大郎走进水亭,闻着茶香,顿觉心神一清!看着石桌上清亮茶汤滚滚,眼睛一亮。随即,又往火炉旁边、水亭的其他地方看了看,却再也没有发现上次品尝的鲜果,精光四射的眼睛微微一暗,也不待主人发话。自己挑了个石凳。坐了下来,兀自斟上一杯香茗。慢慢品了起来。
“堂堂洛阳王家郎,竟不请自来、不问自取,莫不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李行之看着王家郎不顾往日人前那有礼有节、恪守斯文的模样,哂然笑道。
“什么时候李大郎也讲究这些规矩了?”王大郎亦哂然笑道。“若非某人实在吝啬,我又何以至此?”
他看着桌上孤零零的一盅茶,招过旁边李家奴仆,道:“有贵客临门,且去将府上干果鲜果都来上一份!有茶岂能无鲜果作陪?”
那奴仆听得王大郎的话,目视着李行之。李行之听得王大郎的话,见着奴仆投过来的目光,苦笑着颔了颔首。
“每次你过来,就要大大搜刮一阵。几月积粮,尽被你‘抄没’,可比土匪还土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