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页)
夫君以国事为重,想来一切要看前线的战况。”
付明月是一个懂得了,大事为重的女子。这说话的方向,也是如此的。
第178章
东屠国与高丽国的疆域边界线上,自然有重要的城池把守了关隘。
这是为了各自的国度安全。同时,也是因为高丽国与东屠国的疆域边界上,处在了山地连绵的地方。
这里更多的山城。
若是想通过了关隘,想打到了高丽国的陪都,那是需要了时间的。同时,更是需要了精力的。
半岛地形,是北面多山。
山多了,那形势自然是险要了。
这也是为什么?
这高丽国还能苟颜残顺的原由所在。到底是山地之处,那打仗便是拔了城池,也是需要了人间和人力的。
消耗,从来是进攻的一方,需要了更多的力量。
这对比上,进攻的一方容易吃亏了。
当然,那是以前了。在东屠国的火炮铸造后,在东屠国使用了炎药后,不管是炮击,还是定点的爆破,那都是能毁了山城的城墙守护。
当然,这也是需要了规划。
可再如何?
至少不用人命去填了攻城的难度。
只是这样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军机阁的方案……”刘长石在沉默,其实,他明白着,这需要他这位君王下了决断。因为,东屠国开战的第一仗,肯定需要了大胜。
可目前的困境就在于,这碰到了一座坚城。而且,真是需要了爆破的话,还需要了度算了方位更需要了时间。
时间,总是需要的。
在试探的进攻中,已经损失了人手。
山城,有俯视的优势。爆破,也是需要牺牲的。
“寡人同意了。让陆军部按计划执行。”刘长石真正看重的一点,是那等预案上,对于士气弥补的选项。
攻破城池后,杀。
屠杀。
非是兽性,而是一种恐吓。为的是后面的进攻,这是为了让高丽国的城池守卫者明白,要么投降,东屠国不吝啬了官位。
若是不降,那么,就是死路。
刘长石非是一个软心肠的人,若真是,他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他真正觉得可惜的,是那些人力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在农耕时代,人力是最大的资源。只是胜利面前,一切都得让步。
东屠国的军队需要胜利来鼓舞。
东屠国的胜利,又需要了鲜血来浇铸。
胜利,从来没什么是容易的。不是流了敌人的血,就是流了自己的血。刘长石是东屠国的君王,他肯定不能让他的臣民流了血。
那么,就得用敌人的血,来铸造了成功,来铸造了威名赫赫。
这是仁慈,是为了后面减少了更大的杀戮。因为,若是一座一座城池,见到了东屠国的软弱。觉得打得过,就是打了。等实在打不过,破城了,也能安隐的话?
那么结果不言而喻的。
后面的高丽国的每一座城池,都还会继续的坚守下去。因为,这没什么代价,既然没有代价,肯定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啊。
可这意味着,东屠国在流血,一直在流血。
刘长石绝对不会允许的。
“寡人等陆军部的报捷。”
刘长石给了他的答案。
其后,自然由翰林向陆军部传达了君王给的方向。至于规划的具体执行,如何安排,那是陆军部的头脑,参谋司得拟定了计划。由军队配合着,攻破了城池。
因为,东屠国的大战略,大方向,是定下了。
一切为了目标的战略而配合。
刘长石这位君王的御驾亲征,更多的还是为了在前线里,亲自的盯住了军队。他坐镇,坐镇中军。那不是真正的前线,在中军保护下,其实挺安全的。
这更多的是士气上的鼓舞。
当然,这也是为了战局的变化。毕竟,战场上,总是战情多变的。
在后方,离得太远了,容易将大外,君命有所不授。
宣文七年。
夏。
高丽国的东北方向,那一片的山地疆域,那是流了太多的血。
高丽国的陪都,总是接到了一片一片的战报,全然是失败、失败。
这让高丽王近日以来,是食不香,寝难眠。
高丽国在大魏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