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个很大的不同:第一,外国人通常是原房主来装修,装修的目的是提高房子的吸引力,以便在出售时卖个好价钱。而在中国,前面的装修,在二手房销售中通常无法进入成本,“我不让你出钱来拆掉就算便宜你了”。第二,顺带提一下,许多外国人装修不像中国请装修队,自己动手,美其名曰Do…it…by…yourself。外国人业余生活过于单调,只能在这些低级的体力活中寻找乐趣。
那么,中国人到底为什么一定要把二手房重新彻底装修一遍呢?
原因很简单,中国人不喜欢别人用过的东西,哪怕再好也必除之而后快。
我的一位朋友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他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从外地的学校回家,问他父亲:“你们单位又换头了?”他父亲大为惊讶,“你怎么知道?谁告诉你的?他刚来没多久。”“没人告诉我。我只是刚刚进来的时候,看到你们单位去年才修过的新大门现在又在重新修。”
大英博物馆一直被我视为中国人的耻辱柱,所以当我得知里面陈列的有些展品竟然是中国人捐赠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的愤怒,“这简直是叛徒、汉奸”,我气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有位中国人告诉我,恰恰相反,这个捐赠人庆幸他当时把这些宝贝捐给了大英博物馆,因为如果留在家里,早就被破四旧破掉了。现在尽管在外国人手里,至少东西还在。那个时候,这个人还补充说,如果他自己今后有什么东西,他也更愿意捐给外国的博物馆!
别责怪项羽烧了阿房宫,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装修了一次二手房。
皮沙发情节
我的一位女同事大概是装修时太累了,搬进新房子不久就生病了。她的先生非常“关心”她的病情,每天都问她,“今天有没有好一点?你看我们明天可不可以在新房子里请客?如果可以,我现在就给大家打电话”。
我这位女同事在转述这个故事时感慨道:“都说你们男人没有虚荣心,我看一点也不比女人少。”女同事的先生如此着急地在家里摆这道鸿门宴,司马昭之心当然是炫耀一下新装修好的房子。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变化的一个特点是中国人开始大胆追求纯粹的主观享受。传统的中国文化将享受当作罪过,你到故宫参观就会发现皇帝坐的龙椅,尽管看上去很气派,但坐起来并不舒服。正因为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沙发永远也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甚至在沙发引进中国之前,连沙发的雏形都没有,因此,中国人只能用音译沙发(sofa)来称呼这种又柔软又舒适的椅子。
中国人居家观点的这种转变可以典型地从电视机的摆放高度的变化上体现出来。以前中国的家庭总是把电视机放在高于视平线的位置,观看时必须抬着头“瞻仰”,一晚上看下来肩疼脖子酸。而新的装修理念无一不把电视机的“地位”降低到视平线以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注意装修中的“人体工学”,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依然很普遍,装修的目的是炫耀这一指导思想依然是中国人装修的主旋律。我将这种现象称为“皮沙发情节”。
欧洲家庭使用皮沙发的不多,参观他们的皇宫和贵族的城堡也极少发现那些奢华的房间里有皮沙发,当然不是因为皮沙发贵他们买不起,而是因为:第一,与布相比,皮在印染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颜色很单调,不外乎红绿黑白灰棕,色彩也很难看,还不能染花。第二,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皮沙发在舒适度上与布沙发仍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中国生产的皮沙发,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坐到过一款能称得上舒适的中国皮沙发。最后,在清洁上,由于皮沙发不能拆下来洗,在清洁上也有麻烦。
尽管皮沙发有这些不足,但是在中国依然很受欢迎。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认为皮沙发看上去要比布沙发“气派”,而这种思想不过是中国人认为装修的目标是为了炫耀而不是居住的观念的一次无意识抬头。至于皮沙发被认为比布沙发气派,源于中国人相信,坐在动物的皮(最好是老虎皮)上面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一开头的那个问题。我为什么看一眼就能判断出一张居家的照片拍的是中国的家庭还是外国的家庭?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
第一,中国的家里没有人。为了验证我这个论断,我找来所有我能找到的居家杂志。果然,外国人的照片中大部分里面有人,或者坐在沙发上、或者趴在地上、或者小朋友在玩游戏。而中国人的照片里没有一张里面有人,就是那些“名人家居”,大部分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