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页)
,自己还是不擅长玩阴谋啊!这位皇后看起来家世极清白简单,如今看来却并不是这样。她也不过是朝廷里某些人的傀儡……
对,某些人,比如他眼前的这些同僚。
他们表面上尊他是首辅,背后却拉帮结派,朋党众多,纷纷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结党的自己……不知不觉间,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早就大不如前了……
顾阁老的双肩,微不可察的下滑了半寸,他觉得很疲倦。
朝堂就是一滩污脏泥水,所有人在这泥沼里争斗不休,文官之间尤其如此。他就是不想让孙子陷入泥潭中,才会一反过去的做法,同意顾澈出塞当兵。
只是没想到,顾澈一出塞,就遭遇了数年不遇的大战。他唯一的孙子啊,正为了国家的安危在浴血奋斗,可自己眼前的这些人,这些人,却……
他很累。
顾阁老半闭起老眼,忽然回想起华容公主很小的时候。不,那时候她还不是公主,只是一个小郡主。
她几岁的时候,非常的内向,怯生生的。那时他在靖王府担任靖王的讲官,也就是靖王的老师,深得靖王尊敬,常留他在府里用饭。
他出入靖王府很频繁,却没见过几次这位斯文的小郡主。连他的父亲也笑着叹气说,孩子太文静了,比他还胆小。
偶尔过年时出来见礼,小郡主也总是一副容易受惊的模样,躲在奶娘身后半天才露个脸。
那个柔弱多病、娇怯胆小的小女孩,从何时变成如今这般冷酷残忍呢?
他居然在想,要是皇上身上有了这种转变,反倒是好事!
只可惜,他的学生当了皇上,也还是老样子,甚至更加懦弱、更多病。而大皇子,据说也是个病罐子,全靠药养着,不知是真是假……
对帝国的前途,顾阁老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迷茫。
他沉默的时间太久了,屋里已经有人按耐不住,咳嗽一声想要提起之前的话题,对付华容公主之类。
就在此时,便有小内侍来报,徐衡公公到了!
众人神色一凛,连顾阁老都暂时抛开了杂念,全部起身看向大门。
这位庆朝有史以来最低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很少在内阁出现。但每次一出现,必是有大事!
庆朝建国时,司礼监不过是宫中普通的部门,权职则改为掌冠婚丧祭礼仪、赏赐笔墨书画,督导光禄司供应皇宫筵宴等事物。简而言之,还是伺候皇帝后妃的管家之一。
但随后数代,司礼监地位不住提升,开始负责记录御前文字的太监和掌封进文章、发行谕批。
不怕太监谈钱财,就怕太监有文化!
自从有了培养文书太监的宫中内书堂,伴随着内阁票拟的制度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的制度应运而生。票拟出现之后,依制内票应由皇帝亲自批答,但实际上早在宣德时期皇帝已不能做到这一点。不久,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即应运而生。
到了先帝元启时,朝中每日所奏文书,除皇帝御笔批数本外,其他都归众太监拟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楷书批写。与此同时,司礼监自身的权利和结构也进一步高涨和严密化。
发展到现在,司礼监已形成一个以掌印、秉笔太监为首脑的和内阁部院相对应的庞大的官僚机构。司礼监实际上成为内廷的另一个内阁,其掌印太监实际已成为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的“内相”。
司礼监掌印太监,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家努力扶植太监势力,也是为了集中皇权,制约文官集团,保证帝国的正常运行。制度虽然可算完善,但也要看什么人用。
有句话说“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原来是形容夫妻关系的,用来形容内阁与司礼监也很合适。往往一方势力大,另一方就会受制,而哪方能在角力中占据优势……
那还是看人,也得看他们顶上的主子,皇帝陛下。
由于今上永嘉帝性情优柔,又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朝中势力微弱,司礼监靠山不稳当,自己腰杆也挺不起来。
好在徐衡也不是那种非要权势不可的老太监,他性子和自家主子有点相似,比较随遇而安,只想着好好养老,所以还真是没怎么和内阁争过权。
况且永嘉帝才上位两年,国家又是多事之秋,两方都没什么空闲,也暂时没有必要斗争,因此大家长期处于一种“和气”的氛围之中。起码表面上是如此。
可是,难道这种粉饰太平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