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3 页)
被沙魔蚕食?中国政府推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再造山川秀美的政策。退耕,意味着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过程说到底是国家耗资的过程。国家采取了鼓励退耕的优惠政策:退耕地每年补助100公斤粮食、20元管护费和一次性补助50元种苗费。
到2002年为止,中国退耕还林面积已达341.8万亩,每亩补贴粮食100公斤,再加上种苗费和管护费,退耕10年,这是多大的一笔开销!据《内参要闻汇编》2004年第13期记载,尽管中国尽量做到耕地的占补平衡,但自1997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和灾毁土地。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存,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明智者不难看出,退耕还林是割肉疗疾的不得已之策。
仅仅依靠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之策,10年后能否阻止沙化的侵蚀而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局面?郭开回答说:“不可能!治沙之道,只有调水。”
2001年第38期《科学新闻周刊》载有郭开的《调水治沙,势在必行》,文中列举了中国沙漠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引水治沙的必要性,展示了朔天运河对调水治沙,扩大绿洲和耕地的广阔前景。现将主要内容摘录于下:
从秦开始的2220年间,中国沙漠从5亿亩扩展到1949年的16亿亩。而从1949年到1999年50年则扩展到了25亿亩。沙漠面积越来越大,扩展速度越来越快。据专家推算,如果得不到控制,那么2020年达到30亿亩;2040年达到40亿亩;2060年达到50亿亩;2080年达到72亿亩。而全国陆地总面积144亿亩,沙漠占去一半。届时,整个北方一片沙海。
沙漠使气候干燥,引发沙尘暴,引发森林大火、草原大火、城市大火。
沙漠面积越大,温差变化越大。夏摄氏70度,冬零下摄氏70度,这种上百度的温差可使世界上任何生物灭绝,形成死亡之海。河里没有水,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
从生态环境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水总量为年降水900毫米。
低于450毫米为干旱缺水。每亩灌溉水100立方米,相当于降水150毫米。如不从外域调水,全靠天然降水,不行!我们不算这个账,老天爷要和我们算这笔账。不管你节水不节水,只要总量不够450毫米,就以每年沙漠扩展2000万亩、荒漠化1亿亩,外加草场退化、森林枯死、农作物减产、江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溪枯竭等为代价,一年接一年地对我们加息惩罚。
沙漠化非常可怕,可以灭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古埃及6000年前已经成繁荣的文明国家。由于古埃及人不懂得调水,只靠天吃饭,土地沙化,终于被沙漠吞噬了。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楼兰、西夏都是因为沙漠而灭亡的。现在,沙漠已经在中国北方列阵,正虎视中原,威胁全国。
水进才能沙退,南水北调才能救中国!
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从北纬28度喜马拉雅山调水北上,自流到北纬46度的新疆、内蒙古北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北调。年调水2000多亿立方米,覆盖18个省区,确系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工程。
仅从调水线路就能从宏观上看出其治沙效果。“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是从水源最丰富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引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到四川阿坝贾曲入黄河。利用黄河4600公里河道,输水沿黄8省区。另外,还有更为广阔的输水范围。首先,她经青海湖调蓄,输水西北柴达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及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其次,她经岱海调蓄,输水浑善达克沙漠、科尔沁沙漠,且导水入永定河,经大同、北京、天津入渤海,形成万里大运河;建成大柳树水库,利用河西走廊,延伸航道至新疆出国,建成水上丝绸之路。并借运河灌溉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哈土盆地,以及准噶尔盆地吉尔班通吉特大沙漠。
根据治沙专家们几十年的经验,年降水在50毫米到350毫米地区平均每亩沙漠灌溉100立方米水,连续10年可成绿洲。以此推算,每年调水入区(新、青、蒙、晋、陕、甘、宁7省区)1000亿立方米,连续40年,可改造10亿亩沙漠成绿洲;年调水入区2000亿立方米,15年改造10亿亩沙漠成绿洲。年调水入区3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