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面对北方的旱况,许多人都在思索:如何给赤地万里的北方大地普降甘霖,弥补老天爷的厚此薄彼?怎样营造沙尘暴的克星,从根本上遏制这群蚕食沃土的“怪兽”?中国人如何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怎样才使北方广大城乡居民喝上无污染的洁净水?中国城镇1200多万的失业大军以及农村近7000万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如何使他们在各尽所能的劳动中解决就业问题?中国经济如何腾飞?如何迈开西部大开发的稳健步伐?一切的一切,症结在于水,谁解中国渴?
潜心研究治水方略的民间水利专家郭开一语惊人:西藏之水救中国!
他的调水方案简明而启人思路:古老的中国有条龙,不是长江,不是黄河,也不是中国大地上任何一片泽国汪洋。中国的龙宫,不在江河湖海,而在世界屋脊的冰山上。
他的理想境界浓缩在这样的四句话里:
“抬起龙的头,水塔储满水,潜龙北飞时,江河手拉手。”
他的治水方案为世人所知缘于1998年*的一份批示。
2
由原一机部部长周子健郑重举荐给*的报告题为《关于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文章开头写道:“我国水形势日趋严峻。黄河断流已连续7年,断流时间逐年延长。1997年黄河断流达13次,累计断流时间226天。断流不仅发生于黄河,永定河、海河、滹沱河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断流,20世纪80年代辽河、滦河发生断流,20世纪90年代汉江、岷江也发生断流。由于严重缺水,东部地区水位下降,频繁干旱,全国100多座城市缺水。缺水问题导致土地沙漠化的扩大。1949年全国解放时,有沙漠16亿亩,现已扩展到21亿亩;加上半沙化退化草场,达68亿亩,几乎占全国面积的47%,而且每年还在以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生态破坏之严重,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也对民族的生存不利。”“要解决北方干旱、黄河断流的问题,每年须引水2000亿立方米以上。”
哪有这么大的水量填补这一空缺?郭开一语惊人“青藏高原实际上是座‘湿岛’。来自印度洋上空潮湿的西南季风,在青藏高原3500米等高线以上地区形成降水,年降水量1000到2000毫米。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年降水高达2800至3600毫米,是全国大面积降水最多的地方。西藏地区以积雪冰川和地下水形态保有的水资源达680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最丰富的水源,其中只有1‰形成径流。”
因此,郭开建议,开掘朔天运河,启动朔天运河首期工程——“大西线”调水工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北调,统筹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问题。。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江泽民批示“从长计议,科学选比”(2)
郭开所说的朔天运河,系指从西藏的朔玛滩到天津之间开一条运河,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向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彻底解决中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总调水量2006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的年流量。
这个令人振奋的构想的要点是“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把水抬高至海拔3588米;引水到波密、松宗,过3500米高的分水岭,进入怒江。在夏里朔瓦巴筑坝堵江,提高水位至海拔3500米,回水过嘉玉桥,在马利打隧洞入澜沧江,在昌都筑坝拦水,开凿隧洞到江达,做工程过分水岭,引入金沙江。在金沙江筑坝拦江,使水位达海拔3469米,使水入四川省白玉县境内的赠曲,溯源到打错,开隧洞过分水岭,到甘孜入雅砻江。甘孜(海拔3402米)南多村的雅砻江筑坝,回水向东,过分水岭入达曲——尼曲,在入口下游筑坝,使水位达3454米,开隧洞过分水岭入大渡河上游的色曲——杜柯河。在两河口筑坝成库,回水过壤塘入麻尔柯河。引水到阿坝查理寺,过分水岭进贾曲,入黄河(海拔3399米),一期工程到此结束。入黄河的水经黄河拉力口峡库沿共和盆地216公里拉青大渠流入青海湖边的耳海淡水湖,成为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及京津等地的水源;部分水沿黄河下流,成为黄河的新鲜血液,以解晋、陕、豫、鲁之渴。”综上所述,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这就是朔天运河的雅黄工程,又称“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这个概述是最初的设想,经实地勘察后略有改变——作者)
这一工程的工程量是:“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直线距离760公里,实际流程1239公里,其中隧洞工程有8处,最长的隧洞60公里,短的6公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