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先都用地下水来补充。如今退粮还林,有的改为节水型旱田,随之关闭了4000眼机井,这就有效减轻了地下水的负担。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2)
位于玉泉山下的京西稻,曾是皇宫的贡品,连慈禧太后都夸那米好吃。现将这片稻田变为绿地,北京的节水决心之大,由此可见。
虽说目前北京落实一系列节水措施,但未来北京水荒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曾以三种办法度过了三个时期的水危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靠开挖京密引水渠,引用密云水库的水度过了城市供水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期靠中央决策,密云水库不再为天津、河北供水,这叫舍津冀而保京城,加上京内的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顺利度过了水荒。
21世纪初期,北京的需水量为每年49.27亿至50.59亿立方米,到2010年,年需水量为52.70亿至53.95亿立方米,而地表水加地下水为年40.88亿立方米、枯水年和特枯水年仅为37.54亿至33.99亿立方米。这就是说,北京今后每年用水缺口达10亿到20亿立方米。长此以往,北京地下水和库存水的老本还可吃几年?
决策层何以面对首都水荒?
2
天津的缺水窘境,自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引滦工程出现后,已经是国人皆知。
天津在1000年前只是个很小的村镇码头,时称“直沽寨”。后来渐有发展,以“海滨渡津”之意,改称“海津镇”,这就有了“津门”、“津沽”、“沽上”诸名。到了明代,明成祖由此渡沧州,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经海渡津”。永乐年间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清代改卫为州,后设天津县。1928年才改为特别市。1930年改称天津市。
天津的母亲河是海河。辖区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50毫米。北部山地的迎风坡为华北多雨地区,可达900毫米。1975年7月29日,这里日降雨量为316.5毫米。降水如此集中,极易形成水灾,造成有限水资源的浪费。新中国成立后开挖了河道宽400米的永定新河;治理了独流河、子牙河等人海河道,提高了排洪能力。从此,北部的蓟运河与海河水系共同组成了天津地区的水网,基本消除了广大辖区洪涝灾害。但对天津的缺水形势改善不大。
由于便捷的铁路运输和天津新港的建立,天津成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成了直辖市和我国第四大城市。无论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期间,盘踞华北的旱魃鬼使神差地吸去了大量血脉,造成了大范围的北国水荒。作为天津水源的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以及海河一些支流,先后断流或干涸,大大减少了对天津的水源补给,天津成为真正的“困城”。
海河流量减少了,海水侵蚀,天津人天天喝苦水,那滋味真叫度日如年。当时的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沉重地说天津人喝的一杯水里,就含有1/3杯尿。
天津人作出了好大的努力,这才争取了引滦济津工程(又称引滦工程)的顺利动工。引滦工程的主要水源是潘家口水库。这是一个大水盆,柳河、兴州河、大小滦河、伊马吐河、武烈河、爆河等10多条河川汇聚潘家口水库,当时的水量是比较充足的。在整个引滦工程中,解放军官兵承担了最艰巨、最困难的关键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引水任务。天津人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告别了无水之虞的日子过了20年,不知不觉进入2000年7月,天津市节水办公室发出警报:潘家口水库已经到了死库容。按照正常要求,死库容里的水是不准动用的。如果那样,天津这个9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会变为死城。水利部决定动用2亿立方米死库容的水救急。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3)
天津的正常年份缺水6亿立方来,总需求量为24亿立方米,有限的死库容简直是杯水车薪。
水危机中的天津市关闭了公共浴池、桑拿浴室和其他耗水的娱乐中心。市民每月用水量限制在8立方米之内。提高水价,禁止用水洗车、洗房,并欢迎居民电话举报浪费现象。这些节水措施的现实基础是“有水”。死库容的水用完了,自来水管里再也流不出水来,又何谈节水?
引滦工程刚刚20年,天津再度面临水荒——上游地区毁坏林木和草地,层层截流,潘家口水库入水量越来越少,而天津市需水量却与日俱增,这就产生了水账的逆差,使潘家口水厍蓄水量日趋萎缩,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