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此时的张某尽管已考上了大学,但面对众多男生爱慕的目光,她心如止水,因为她认为陈某是为了自己才去偷的,所以她决心用自己一心一意的爱去陪伴陈某一生一世。因此几乎每个节假日她都要带着食品去监狱看望陈某,鼓励他好好改造,表示自己等着他,出狱后就结婚。
果然,张某为了陈某,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她一如既往地去看望、鼓励陈某,陈某大为感动,在狱中表现积极,获得了减刑,工作虽然劳累,却没有使她对陈某的深情损耗一分。陈某刑满释放后,张某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马上与陈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她认为爱情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在今后的日子里,陈某会更加珍惜自己,历经磨难后,他们的爱情一定会更加甜蜜牢固。
可是现实很快粉碎了她的梦想。尽管婚后不久她就怀孕了,但要强的她每天总是早早起床,伺候一家人吃完早餐,然后匆匆去学校上课,下班回家,她又忙着干家务、备课、改作业。节假日,还要下地干农活,但是她的善良和贤惠并没有打动丈夫。陈某出狱后,没有固定工作,他又不愿在家务农,全家人依靠张某一个人的工资,日子过得很紧巴。妻子劝他买了一辆摩托车在街上开摩的,这对游手好闲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他觉得这份差事既辛苦又不体面,所以心情日益烦闷、暴躁起来,可是开朗纯真的张某总是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朝气,渐渐陈某的心理不平衡了,他怀疑妻子之所以在不富裕的家庭中面对无所事事的丈夫还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是因为她有了外遇的缘故,于是他更加乖戾起来,不让张某接触任何男人,平时看见她与别的男人说上几句话,他就会大发雷霆。
张某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丈夫太爱自己了,而且是由于他的自卑所导致的,所以就处处谦让他,不跟他计较,仍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生活着。但她越忍让,陈某越觉得她心中有鬼,猜疑心变得更重了。他几乎每天都要责问张某:“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你在外面是不是有男人了?”“你和你们学校的某某是什么关系?”等等,一次他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地将来学校找张某有事的某领导打成了重伤。
面对丈夫的侮辱与乖戾,张某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的降生能唤醒丈夫的爱心,恢复家庭的温暖。令她没想到的是儿子的诞生不但没有换来丈夫的温情,反而使他更加丧心病狂了,因为他莫名其妙地怀疑孩子不是他的亲骨肉。他一次又一次地追问妻子:到底谁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妻子含泪一次一次地解释,劝他不要胡乱猜疑,可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毒打。有时他甚至将菜刀放在妻子的脖子上,叫嚣着要杀死妻子,而且常常变本加厉地摧残妻子。这时的张某才意识到丈夫是不可救药了,于是向法院起诉离婚。
离婚后,陈某后悔了,他开始对张某软磨硬泡,表示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太爱她了,并且反复保证一定痛改前非,乞求复婚。张某因为不愿让儿子失去父爱,又想到毕竟陈某是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于是心又软了。张某的亲人得知这一情况后,都劝她不能重入虎穴,于是陈某对张某的亲人怀恨在心,对长辈也出言不逊地辱骂、恫吓,张某的心又凉了,开始躲避陈某的纠缠。这让陈某更加恼羞成怒。一天他将还没来得及躲走的张某堵在宿舍里,一边侮辱、扭打她,一边强迫她答应复婚,受尽凌辱的张某坚决不同意,陈某就死死地掐住她的脖子,一直把她掐昏过去。他又找来宿舍里的一把菜刀,在她的脸上砍了一刀,然后又残忍地割下了她的右耳廓……最后,陈某逃离了现场。
后来张某被同事发现,送进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其伤情构成重伤,造成了终身残疾,逃亡在外的陈某仍恶习不改,继续流窜偷盗作案,终于被公安局机关抓获。数罪并罚,被判处死缓。
爱情上的猜忌,表面上似乎是对爱情的一种捍卫,实际上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成天对自己的伴侣疑神疑鬼,既是对对方的不信任,更是一种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一旦猜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报复别人,结果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所以猜疑是一剂摧毁爱情的毒药。
猜疑心重的人最缺的就是豁达,而豁达恰恰是维持婚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豁达意味着风度、胸怀,意味着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豁达叫人彼此认同和理解,甚至化干戈为玉帛;豁达会使人的安全感油然而生,心甘情愿解除心理武装,不再层层设防;豁达也会使人自责和忏悔,检讨反省自己哪一步出错了脚。豁达是斤斤计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