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页)
不拢嘴。
赵荞道:“哦,上回不是拿你的事情说了说么,又讲了点长庆姑母家后院的事,反响还挺好。不过我琢磨着,估计再过不久别家同行又有要学我的了。我就想啊,这天下间又不止不识字的人喜欢磕闲牙,是吧?将这些消息做成像邸报那样卖给识字的人看。等将来有条件了,还可以运出京往各州府去卖!”
徐静书词穷得只能对赵荞报以敬佩的眼神了。
说话间,赵渭已命人从车厢里取出个大大的木扁盒。盒子看起来似乎有点沉,赵渭索性就将那盒子放在地上。
赵荞拉着徐静书过去蹲下,看着赵渭将盒子打开。
“二姐想将她那说书班子现在讲的街头逸闻做成像邸报那样,”赵渭解释道,“大哥说这主意很好,但街头逸闻时时出新,每次专门雕版来印不合用,我就做了这个可以反复用的刷版来试试。”
赵渭拿出来的这个印版不像寻常的整块雕版,是一个个反刻了字的硬木小块活嵌在其中,像七巧板那般留出挪动空隙,如此就可每次对应着稿子重排,缺字时只需另雕小木块换进去,不必像整块雕版那样印完一次就废弃。
“三表弟,你真是……太厉害了啊。”徐静书好奇地以指尖轻轻挪动那些字块,“阿荞也厉害。”
在她努力变好的时候,大家也没有懈怠,真好啊。
赵荞哈哈笑:“老三,这也是照着大哥给你买来的那本什么书弄的吧?”
“这个不是照着现成图样做的,是大哥同我一起想出来的,”赵渭不服地哼了哼,又道,“还有,那不叫‘那本什么书’,是前朝皇家珍藏后来散佚的《匠作集》全本。就是这后山上‘司空台’典故里那位前朝司空家传的。这书在铸冶行当可是几百年都只闻其名没人见过全本的宝典!”
这是今日赵渭第二次提到《匠作集》,徐静书总算有点想起来了。
“我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过,说前朝曾刊印过这《匠作集》的删减本,世人只知里头有亭台楼阁、五层宝船及各种精密器件的营造方法与图解。原来还有火炮那样的东西吗?”
总算有个懂得这本珍稀古本价值的人,赵渭来劲了,蹲在地上挺直腰板,满脸骄傲。
“这《匠作集》是凝聚那位前朝铸冶司空家中几代人智慧与经验的铸冶宝典,里头其实还有各种威力巨大的奇巧火炮、战船及手持火器的铸造图,这才是这本书真正千金不换的部分。前朝时这部分是禁止刊印面试的,只内城皇家藏书楼有两册全本留存。当初异族入侵占领镐京城后,将里头的许多书都糟蹋掉了,烧的烧丢的丢,大家都以为这本书也就从此失传了。”
“表哥从哪儿弄来的全本啊?”徐静书啧舌。
赵渭摇摇头:“大哥叫我别多问。反正这事咱们兄弟姐妹知道就行了,你们不要再外传。尤其是二姐!”
毕竟二姐是个连自家嫂子的闲话都能编到说书本子里去的狠人,赵渭实在怕她大嘴巴。
见他警惕地瞪过来,赵荞自觉地撇撇嘴:“知道啦。你以为我谁的事都说呢?又没几个人认识你,我说你的事那都没人乐意听!”
第八十七章
黄昏时分,早早吃过晚饭; 赵渭兴致勃勃地叫人将那火炮搬到自家别业外的山坡上去。
赵荞抱着小六儿赵蓁; 领了赵淙、赵蕊跟着上去了。
徐蝉与孟贞懒怠亲自去爬坡上坎,就在别业中的赏月楼; 临窗凭栏笑看着对面坡上几个孩子。
赵澈悄悄扯了徐静书的衣袖,带着她去了一墙之隔的成王别业。
“成王兄没在泉山; 我问他借用一下的。”
听他这么说,徐静书便不紧张了,乖乖拎着裙摆跟着他登楼。
成王别业中的一名侍者正候在赏月楼最顶的楼梯口; 见赵澈与徐静书上来; 赶忙执礼问安。
赵澈点点头; 命他下去,独自领着徐静书进了顶层花阁。
阁中落地见月窗前的几案上摆了酒菜; 窗外对面就是赵渭命人将小火炮拖上去的那个山坡。
待夕阳终于沉到山后; 盛夏夜色彻底笼罩了整个泉山。
对面山坡上有隐约火光晃了晃; 片刻后; 随着一声巨响; 便有一颗明亮火球拖着长长的尾巴直冲穹顶。
那样的高度绝不是寻常烟花能够到达的,徐静书甚至怀疑连城门楼上的火炮都不能炸这么高。
而烟花在最处散出璀璨光芒时,映入眼帘的也不是寻常烟花能有的模样; 而是一幅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