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4/4 页)
吴楚山人先冲进了土屋之内,那黑泽已经不知去向,很可能是出谷去见黄建国以及毛尸去了。
“茅兄,我们即刻出谷。”吴楚山人匆匆道,随即施展轻功,向谷外一路疾奔,不化骨茅一噬悄无声息的跟在了后面。
卧龙谷口也是静悄悄的,见不到一个人影,山人脚步略一踌躇,随即沿着那条唯一的山路继续追了下去。
“这是耶老的蟋蟀笼子,”吴楚山人在山路的岔道口发现了那只空空如也的竹笼子,自言自语道,“看来耶老已将那些蛐蛐喂给毛尸吃了。”
不化骨茅一噬俯身在地面上,鼻子贴地嗅了嗅,然后站起身来说道:“老夫闻到了毛尸的特殊气味,是往西北面的路上去了。”
吴楚山人抬头望望东方天际处,急切道:“天色已经快要黎明了,我们得加紧了。”
两人如疾风一般的朝着西北面的山路追了下去。
婺源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山腰葬有朱熹祖墓,因谥号“文公”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朱熹回乡扫墓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24孝,历经800多年风雨,至今已有三米多粗,三十余米高,仍郁郁葱葱的屹立在半山之上。
黎明前,天色昏暗,毛尸一蹦一跳的走在古驿道的石路上,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古道仍完好无损,因其修建时采用了倒三角形的方法铺石,借助行人的踩踏,石块越踩越实,越踏越紧,所以保存至今。
耶老望着苍翠的文公山,不由得叹息道:“老衲久居关外,听闻南宋理学家朱熹祖墓穴址择地颇为周折,毛尸哎,你能葬于此山之中,也是不容易啊。”
毛尸闻言停下了脚步,疑惑着说道:“唧唧……文公祖墓如何费周折啦?”
耶老清了清喉咙,然后回答说道:“老衲听吴楚山人说过,南宋朱熹曾祖墓下葬时,乃是一个叫做‘赖布衣’的风水师择的时辰,必要等到四种现象同时出现时方可下葬。”
“唧唧……是什么?”毛尸感兴趣的问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