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4 页)
原本国内只有几十条线的时候。彩色电视机根本不愁销路,可是等一百四十多条生产线都上马的时候,那整个电视机市场就是一场乱战,像江州电子厂这样的新手,能在市场中占据多大的份额暂时先不考虑,生产线什么时候到货,才是电子厂领导最关心的。
因为资金有限。电子厂选择的是所有生产商之中最便宜的日本高古公司产品,原本谈好的是半年之内到货,可是高古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被破产重组,整个公司所有账目被冻结,而两条造了多半的生产线却一直不能如期交货,这一拖就不知道拖到哪一年。
电子厂跟日方谈判。日方答应给赔偿。前提条件是电子厂选择接受这些只完工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生产线,高古公司的工程师早就已经跳槽,后续的工作没有人来完成,而从经济角度上来讲,将这些生产线再包给别的公司,付出的价格还不如给电子厂赔偿。
电子厂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办法,否则拿不回来钱,就算拿回来几千万。再重新去订购一条生产线,又需要半年时间。光银行的利息就足够压塌整个电子厂了。
所以,现在躺在电子厂的车间里的,就是这样两条未完工的生产线。
“你答应的也太早了点吧,不问问我,你怎么知道我能修。”
见到电子厂门口正在等自己的齐翠萍,李建无奈的摊开双手。
“技术上的事情,你不是说没有你完不成的么,你只要帮他们修好,我们这次就赚大了。”
齐翠萍抿着嘴,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因为总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这次。
“电子厂拆分?跟强华合资成立新的电子设备厂?工人随便我们挑?厂房跟场地由他们负责?我们只需要出技术跟资金?”
李建琢磨着江州电子厂的条件,还算是优惠,江州电子厂的地理位置不错,位于江州市中心五公里范围之内,有两千亩左右的面积,其中一半是树,这次电子厂愿意把原本所有的厂房跟设备都划给合资公司,而场地划给合资公司一千亩,工人给合资公司一半,剩下的都投入到电视机生产上。
至于电子厂的负担,目前还不是很明显,建国十几年之后才成立的电子厂第一批工人还有十年左右才会退休,而电子厂本身又没什么三产公司,什么幼儿园之类,这部分也不用考虑。
除了不能把这些工人厂房及场地直接收归到强华旗下之外,已经跟强华直接收购半个电子厂没什么区别。
李建知道,这是江州电子厂的领导准备壮士断腕,只要电视机生产线可以生产,他们就抓紧机会,在电视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完成江州电子厂的转变。
“电子厂的领导前几天向市政府打了报告,请市政府出面同日方协调一下生产线的问题,日方的回复依然是一切按照法律程序来,如果市电子厂非要日方解决生产线的完整性,可以等破产程序走完,集成高古公司大部分资产的公司如果能够承担这个任务,可以派员来,如果不可以,他们会请其他有实力的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只是时间上就不能保证,而且根据预测,这个时间最早还需要两年。”
齐翠萍拿出小本子,给李建算了一笔账,两年时间,银行利息不算,江州电子厂如果生产电视机,即便一个月只生产三千台,也足够整个电子厂维持下去,两条生产线最低六千台的产量,就足够电子厂从困境之中走出来。
两年的时间,差距太大了,更何况,如果由国内自行解决这个问题,日方会给很大一部分赔偿,尽管高古集团破产,但是当初的合同还是有效的,半成品和成品之间的差距存在,日方法院称已经掌握了这部分情况,会首先考虑到客户的利益。
“可是你也不能把我往火上架啊,我什么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那么神,乙烯生产线还用去求胜利机械厂?”
李建撇了撇嘴,
“如果我要能帮他们弄好,这点条件可不行,你得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处。”
“无非是占股比例上的退步而已,你看看他们这个条件,你还有什么想法,难道你想参与他们电视机的生产线,这可是于厂长的金鸡,你就是出再多的钱,他们也是不会同意的。”(未完待续。。)
第一五六章 有把握
齐翠萍见李建没什么其他的事情说,便当先往电子厂方向走去,她之所以出来等,就是要先跟李建商量一下的。
“他们这只金鸡只是不会下蛋的金鸡,如果让强华参股他的电视机生产线,那就是变成非常会下蛋的金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