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妇”的说法。这些说法中透露出一种见解:没有对象的存在状态,是无法获得意义的。一种状态只有从它相反的状态上获得意义的规定——正如“1”通过“0”来获得意义,“阴”通过“阳”来获得意义,“夫”通过“妇”来获得意义。
道家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从两种相对、相反的状态可以生发出万物——这是儒道两家共有的观念。
不过,属于儒家的《易经》和《易传》更系统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观念。“易”这个字本身就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日”,下半部分是“月”,按照通行的解释,“易”有三义:一是“简易”,即最根本又最简单;二是“变易”,即“日”(阳)“月”(阴)之间交互运动而导致的变化;三是“不易”,即万变不离“日”与“月”。三条原则在可以用《易传》里的一段话来概括:“《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用卦画符号表示,即如下图(图略)
我们看到,阴和阳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符号代表。---代表阳,称为阳爻,-
-代表阴,称为阴爻。无论是四象还是八卦,都不过是这两个符号以不同的方式排列而成的。如果我们用“1”代表阳,用“0”来代表阴,四象可以分别以11、01、10、00来表示;而八卦则分别可以由111、011、101、001、110、010、100、000来表示。同样道理,我们可以用“0”和“1”来表示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如用000111表示“泰”,用001111来表示“大壮”。其实,以0和1排成六个位的“位组”,一共可以排出1625702400个卦象来,六十四卦的卦象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16.3 《易经》中的“比特”
我们知道,《易经》本来是一部具有巫术性质的卜筮之书,一部中国古代巫师记录其占筮结果的汇编。占卜、占筮,也就是一种计算(不管它的目的如何),所以我们常常说“算卦”。关于阴爻和阳爻的起源问题,众说不一,其中有一种认为它们起源于“算筹”(中国古代的一计算工具)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阴爻和阳爻是一种进行特殊计算的“数字”,而且是一种二进制数字,与现代电子计算机所使用比特没有实质的差异。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正是受到《易经》的启发而发明了使用二进制数字的手摇式计算机。
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我们更关心的是:《易经》为什么要使用这种二进制语言?
尽管中国古代的巫师、占卜士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号如今街头摆地摊的算命先生的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但前者与后者的职业特点是相通的。根据他们相信(或半信半疑)的统治的人的命运的神秘规律,结合求助于他们的人的具体问题,进行一种特殊的计算,推断出人的或社会的吉凶,说出一些听来让人振奋的吉言,再说出让人毛骨悚然的凶言,然后再给人开出逢出化吉的处方。
可以说,他们都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人的处境的信息。吉与凶是两个相对、相反的状态,在吉与凶之间还有一些过度性状态,就像不同程度的灰色是全白与全黑之间的过度状态一样。
这令人想起尼葛洛庞蒂谈比特时说的一段话:
黑白照片的情况如出一辙。你只要把电子照相机的道理想成是在一个影像上打出精密的格子(grid),然后记录每个格子的灰度就可以了。假定我们把全黑的值设定为1,全白的值设定为255,那么任何明暗度的灰色都会介于这两者这间,而由8个比特组成的进制位组(称为一个字节,即byte)就正好有256种排列‘1’和‘0’的方式,也就是从到11111111。用这种严密的格子和细致的明暗度层次,你可以完美地复制出肉眼难辨真伪的图像。
一个位组(byte)可以代表任何你肉眼可见的黑白度,虽然一个位组中只有“0”和“1”这两个数字。同样道理,人每天面临的境遇是各不相同的,反映到我们的情绪上,我们有时可能欣喜若狂,有时可能悲恸欲绝,有时感到欣感,有时感到庆幸,有时感到悻悻然,有时感到窃喜,有时郁郁寡欢,有时闷闷不乐……但不管处于何种状况,人都不过是在吉与凶两种极点之间来回摆动的钟摆。当然人的境遇及其引发的相应情绪是很难以作严格的量化处理,不可能像颜色那样精确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