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充斥着各种已经过时的电脑,而且大部分已经损坏。
随后他了解到,为了改变学校在电脑设施方面的这种落后面貌,华盛顿特区已经投票决定花270万美元作为更新设备的费用。学校方面由于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就决定把这笔钱平均分发给教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花这笔钱。结果是,他们要的是录相机(VCR),与电脑不兼容的光驱(CD-ROM),以及胡乱挑选的电脑、打印机和其他一些外围设备。
在布奇看来,学校当局的这种救治办法似乎比它所要救治的病症更有害。
这意味着大量的钱被浪废掉了,使纳税人和学生同他们所处时代的最强大的技术力量更加疏远。布基想让学校里的当权者明白,最强大的技术不是属于一台台孤立的电脑,而是属于加入到网络中的电脑。
为了解释网络的真正魔力,布奇让你想象一辆被困在丛林中的小汽车。当你仔细查看这辆车时,你会发现它的确是一辆非常有用的汽车。在这辆多功能的汽车里,有先进的照明设备,有床,有无线电通信设施,有磁带播放机,有暖气、空调,有防弹玻璃,有让动物闻风丧胆的汽笛。当你被这辆汽车的豪华特征深深吸引时,你可能根本不去想,一辆小汽车的真正魔力只能来自“与柏油路的关联”而不是“与豪华的辅助设备的关联。
在布奇看来,在个人电脑诞生后大约10年时间内,
我们正是像使用这辆丛林中的小汽车那样使用我们的电脑。我们简单地以为它的力量就表现在处理文字和数据方面。家用电脑最常见的命运是,在买回家一段时间后就被锁进壁橱里。我们常常意识不到,电脑的绝大部分力量源于“交互联结”(interconnections)。
11.2 “交互连接”——PC的命脉
“交互联结”这一概念的含义不像它听起来的那样简单。要理解它,我们先得懂得吉尔德经常使用的一对概念:“微观宇宙”(microcosm
)与“遥观宇宙”(telecosm)。
物理学中有一对概念--“宏观宇宙”(macrocosm )和“微观宇宙”(microcosm)。
宏观宇宙是指人置身其中的无限广大的宇宙。
微观宇宙是指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单位(原子)内部由下一级的基本单位(电子、质子、中子等)构成的一个极小的结构体系,如同恒星、行星、卫星构成了一个庞大结构体系。大宇宙和构成宇宙的原子尽管在大小上相差极其悬殊,但二者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体系,人们把这两个体系分别叫做“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
一台单独的电脑与由许多电脑组成的网络之间的关系也相当于微观宇宙与宏观宇宙之间的关系。每一台电脑本身就是一个由许许多多硬件和软件构成的复杂的体系,我们甚至可以把一台电脑也看作是一个由许多元器件构成的“网络”。相对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相当于一个“宏观宇宙”)而言,一台电脑只是构成网络的最小单位,但就一台电脑自身而言,它就是一个小宇宙(“微观宇宙”)。
吉尔德把作为网络的“宇宙”称为“遥观宇宙”(telecosm)而不是“宏观宇宙”,意在强调在空间上相隔遥远的各个电脑(即 teleputer)的“交互连接”。对一台个人电脑而言,“交互联结”同样也是这个“微观宇宙”(“小宇宙”)的构成方式,它主要表现在一个芯片是由许多个晶体管集成的。晶体管越小,密度越大,那么电脑的处理器(processor)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就越快,
电脑的成本也就越低。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上亿个“小宇宙”(个人电脑)使它们的使用者拥有了工业时代的工厂主所拥有的权力。换句话说,当你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时,它超常的工作能力使你仿佛拥有了一个大工厂。正如“小宇宙”(PC)所迸发出来的巨大潜能来自芯片上不断增加的(各个晶体管之间的)“连接”,遥观宇宙所迸发出的巨大潜能来自各个PC机之间的“连接”。这些不断增长、加强的连接不久将会主宰整个媒体世界。通信(传播)产业因此而面临着从“people to people"(“人对人”)到“PC to PC”(“个人电脑对个人电脑”)模式的转变。这一变化是如此剧烈,以致于相当于一场导致新物种出现的“突变”。对一个人来说,在电话线上的一秒种的声音拖延几乎不可能受到注意;然而对于一台电脑来说,一秒钟的可能意味着10亿次计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