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小说 > 群英荟萃下一句押韵 > 第161章 王充

第161章 王充(第1/3 页)

目录
最新其他小说小说: 狂笑宇智波星辰守望灵魂深处的永恒对话无限仙凰道柯学世界的枪与咖啡我的体内百鬼夜行步步引诱!是他,三爷甘愿沉沦鬼手修仙录群英荟萃合集宋仁投的传奇一生女徒的重生爱恋混蛋世子老捏我蛇尾我的系统不正经我在东樱有间餐厅薄总的小娇妻反派权臣偷看日记后每天崩我剧情火影之再铸熔遁荣光的我选择综漫沈笑笑,喜欢你每一天【新红楼】之完美世界胡家有女初修仙承芷殇

王充出生于会稽郡上虞县一个 “孤门细族” 家庭。他自幼酷爱学习,天资聪颖,异于常人。青年时期,王充前往洛阳太学就读,这里是东汉的最高学府,用以传讲儒家经典,造就官僚人才。王充拜班彪为师,凭借过人的才学和孝行品质获此殊荣。在太学期间,王充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王充在郡上做过功曹一类的副官,但大多时间是家居教书。他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因憎恨俗人的性情,写了《讥俗节义》;又忧虑君王治理国家无方,写了《政务》。同时,他痛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伪书俗文,遂着《论衡》。

王充的仕途并不顺利,他的正确主张不仅没被采纳,反而招来长官的排斥和世俗的讥议。汉章帝即位初年,王充任会稽郡太守府五官功曹,他建议郡县禁止奢侈浪费,节约经费开支和限制或禁止饮酒,却毫无成效。终因与长官政见不合,毅然辞职挂冠而去,这时他大约五十一二岁。

元和三年,王充六十岁,为避祸举家迁往扬州郡,转徙于丹阳、庐江、九江等地。此间扬州刺史董勤曾召他任从事,又转任治中,不久退职回家。章和二年,同郡友人谢吾夷上疏章帝,推荐王充,章帝特命以公车待诏。王充以病为由,推辞不就。

王充晚年贫病交困,无人帮助。他写下了最后的着作《养性》十六篇。七十岁以后,王充病逝于家中。

二、主要着作及影响

(一)着作流传

王充的着作《论衡》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波折得以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在当时谶纬神学风行的时代,《论衡》犹如一股清流,对谶纬神学及虚妄之言进行了系统驳斥。王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在书中解释世俗之疑,辨析是非之理,“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

《论衡》共 85 篇,约 20 万字,内容涵盖哲学、自然科学、历史、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艺等各个方面,堪称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其写作风格独特,王充 “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在 “户牖墙壁各置刀笔”,随时记录灵感,润色文章。这种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使得《论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由于王充博学多才,《论衡》博大精深,在得书不易的古代,《论衡》甫一出现,立即引来多方争夺。蔡邕在吴地机缘巧合得到该书,便暗中学习,偷偷 “内卷”。后来有人搜出《论衡》,蔡邕无奈叮嘱别外传。到了三国时,王朗为会稽太守,读了《论衡》后才学精进,《论衡》也由此开始广为流传。

(二)后世评价

王充作为东汉杰出的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近现代学者视其为奇书作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王充《论衡》实汉代批评哲学第一奇书。” 黄侃在《汉唐玄学论》一文中说:“东汉作者,断推王充。《论衡》之作,取鬼神、阴阳及凡虚言、谰语,摧毁无余。”

然而,清代学者多因他 “问孔、刺孟、非儒” 及自述父祖劣迹认为他不孝,对其作品冷漠。在 “臣为君讳、子为父讳” 的封建社会里,王充自述父祖的劣迹被视为不孝之举。清代着名学者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跋〈论衡〉》中批评王充的罪过之一,便是 “《自纪》之作,訾毁先人”。同时,王充在书中对传统儒学进行论难,着有《儒增》《书虚》《问孔》《刺孟》等专篇,公然向神圣的经典挑战,向孔孟圣贤发难,这被视为名教之罪人。清乾隆皇帝御批:王充 “刺孟而问孔”,“已有非圣无法之诛!” 其他学人也多挥毫濡翰,口诛笔伐。

但从学术的角度看,我们不能仅凭 “问孔、刺孟、非儒” 这些表面现象就断定王充的学术派别。王充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突破性和批判性,他对许多学术问题的思考和观点鞭辟入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释,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论衡》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 “百科全书”,就物理学来说,王充对运动、力、热、静电、磁、雷电、声等现象都有观察,书中记载了他的观点。他还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看法与我们今天声学的结论一致。欧洲人波义耳认识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媒介,比王充晚 1600 年。范晔《后汉书》将王充与王符、仲长统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 “汉世三杰”。王充在许多观点上对后二家的影响十分明显,是三家中最杰出、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目录
泛濫成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