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4 页)
人感慨之余,只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胡笑天昔日勤于练剑练功,哪有时间玩赏音律?他对此也不多加解释,有人问起便一笔带过,无人过问自然乐得轻松,也不会主动献丑。
连续数日放晴,积雪早化。这日天高气爽,胡笑天和几位刚结识的儒生相约,同去拜会西北名士谭在勤。谭在勤以书法文章著称,曾经担任过元朝官吏,明灭蒙元兴起后,他秉持“明臣不事二主”的理念,多次婉拒了朝廷出任地方官的邀请,闭门在家教育本族子弟。秦王朱樉听闻谭在勤的大名,便派人强邀他入府,给自己的子女讲授诗文经义,从此成为秦王诸子和郡主们的授课老师。因为这层身份,不少未成名的儒生都想巴结他,进而搭上秦王这条线,一跃成为长安城的新贵。
谭府面积不大,胜在幽雅清静,是一座有着相当年头的老宅院,青砖灰瓦,古树环绕。胡笑天一行五人投上刺帖,并让随行的护卫敬奉上备好的礼物。等了半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仆快步迎出,客气地请众人入府详谈。
进入客厅,众人分头落座,自有青衣小厮奉上热茶点心。胡笑天举目望去,只见厅堂高处悬挂一匾额“淡泊明志”,左侧白墙上挂着一副草书,笔走龙蛇,铁钩银划,写的是《管子。霸言》中的几句话“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知善者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度,是以圣王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右侧墙上挂着一副长轴水墨山水画,笔意苍茫,神韵悠远,一看便是出自名家之手。
同行一位孙姓书生抚掌赞道:“好字此贴既有怀素的结构奇逸多姿,法度具备,又有几分米襄阳的强劲风骨,神采飞扬,定是出自于谭师之手。妙哉妙哉”另一汪姓书生附和道:“谭师书法冠绝西北,传言果然不虚真乃神笔是也”既然书法评点被人抢先,尚未开口的两位赵姓书生转而评画:“子华兄,你看这幅山水画作古风扑面,气质具盛,莫非是南宋大家所作?其落款印章模糊,难以辨清作者名号,甚是遗憾。”“恭华兄,我观其笔法韵味,与马远之画技极为接近。”四人你一言我一语,评书论画,旁若无人。胡笑天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忽听足音轻响,一位颌下生须,年近五旬的中年男子缓步走进客厅。他身材修长,相貌堂堂,顾盼间书卷之气甚浓,有几分古书上所描述的温文尔雅的气质,眼角长着细密的鱼尾纹,透出历经人世浮沉的淡定从容。他眼眸一扫,正在高谈阔论的几名书生立即收声,与胡笑天一同站起,恭敬地施礼问好。来者正是长安名士谭在勤。
谭在勤回了一礼,示意客人落座,淡淡道:“各位青年才俊联袂造访,谭某不胜荣幸。家中无甚值钱之物,只好每人回赠一幅亲笔所书的诗词,还望各位莫要嫌弃。”说罢轻拍手掌,两名小厮捧着数幅的书法卷轴,分别放到众人手旁。
众人大喜望外,连连称谢。除开胡笑天,其他四人早有准备,纷纷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诗文,呈到谭在勤面前,请他予以点评。谭在勤不置可否,瞧着端坐如钟的胡笑天,问道:“阁下便是近日风头甚劲的兰州秀才胡笑天么?”胡笑天欠身道:“回先生话,正是小生。”谭在勤轻抚长须,点头道:“气质不俗,神华内敛,难怪有不少人在我面前提到过你的名字。你到长安来是探亲访友,还是谋求一个出身?”胡笑天道:“学生是应诏前往京城,参加今年举荐选官的考试。因见长安繁华昌盛,特意逗留几日,一来结识同道文友,二来拜会各位师长,以聆听长者教诲。”谭在勤道:“你既已受到举荐前往京师,前途远大,我就不多事了其实秦王求才若渴,能在秦王府上历练几年,亦能独当一面。”胡笑天不为所动,其他几人却急得抓耳挠腮,忙道:“谭先生,我等心怀天下,愿为百姓谋福祉,还请先生向秦王殿下举荐举荐。”谭在勤微微一笑:“等我阅过诸位的诗文之后再说罢”
众人寒暄片刻,眼见将近午时,便按规矩起身告辞。谭在勤自然不会亲自送客出门,仍旧吩咐贴身老仆代为相送。胡笑天等人还未走出谭府,只听门外蹄声急促,一队快马奔到谭府门外停下,紧接着大门洞开,六七名明眸善睐,服饰鲜艳的少女鱼贯而入。她们都手持马鞭,背系披风,足蹬马靴,小蛮腰扎得紧紧的,格外凸显青春**的魅力。为首的少女额头高洁,面如银盘,身高腿长,小胸脯高高挺立,一双乌黑透亮的眼眸傲气逼人,浑身上下洋溢着富贵大气,比起雷丽的草莽野性大为不同。
那几名书生何曾见过如此美丽高贵的极品美*女,有的张口结舌目露痴迷之色,有的面孔涨红手足无措,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