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页)
但现在既然林翰要写这篇小说,那首先就要让自己来搞懂这些概念这些方式,只有自己弄明白了才能浅显易懂的告诉给读者。
这或许会是他写作生涯最艰难的一部小说,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积累跟研究才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了,你什么时候发新书啊,上本书跟现在隔了太久吧,你读者在网上天天找你催稿呢!”林翰关心起李文渊的新书来,这货快一年时间没发新书了,科幻读者们早就饥渴难耐。
“我又不着急,最近在看时间、虫洞还有维度方面的书,书名已经注册了,叫《时空隧道》,目前正在跟清华的一名物理学教授一起做设定,这比较麻烦。”
任何一本书都不是那么容易写出来的,几十万字的小说需要太多太多的东西进行填充,并不是想写就能写的。
既然是朋友,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李文渊好奇的询问起来:“你这本《我,机器人》销售势头很好啊,版税给的几个点?现在来说超过50万册总销量根本不用担心,你的目标肯定是冲百万吧。”
“我签的是阶梯状版税,卖得越多,我拿到的版税就越多。一百万有点遥远,现在销量还是挺坚挺的,希望能延续下去。你们那个银河奖到底什么时候评选出来啊,我之前11月刊的时候就看到说《乡村教师》进入复赛,现在还不知道结果,都过了一年。”
当初林翰可就是因为银河奖征文那个奖励才进入科幻界的,可现在自己新书都已经上架销售了,可之前那短篇小说获没获奖还是未知数,办事效率实在太慢。
李文渊耸耸肩膀,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你沉得住气,不关心这些呢。结果已经交给《科幻世界》了,我这边得不到具体的消息,保密工作特别好,由公证处的人进行统计结果。”
“你不是评委吗?评委居然不知道结果,但怎么说我的《乡村教师》也不会太差吧,起码应该有个安慰奖才对。”
林翰打趣着说道,他原本想通过李文渊提前知道一下那奖项的内容,但现在却失败了。不过他并没有太过于看重这个奖项的奖金,目前《我,机器人》销售势头如此好,他的稿费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只是银河奖这个头衔对于一名科幻作家来说非常有地位,是国内科幻小说的至高荣誉。
国外的奖项,就是雨果奖,也被称为“科幻成就奖”,但并不是纪念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纪念美国科幻杂志创始人雨果…根斯巴克。此外还有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星云奖,科学小说作家协会的国际幻想奖、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的朝圣者奖等等都算是有分量的奖项。
国外的奖项暂时无法涉足,但国内的那个银河奖却让林翰看到了一丝希望,自己的《乡村教师》不仅影响力增大,而且还获得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
看李文渊的表情,林翰就知道自己应该不会太差,要是太差的话,李文渊那张脸上肯定会显露出端倪来,而不是这样故意吊胃口。
第55章 留学生的福音
跟李文渊聊天之后,林翰便回到家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动手写《火星救援》,而是开始在网络上面搜寻起来,哪个地方的科学类杂志最多,他觉得自己需要去充充电。
由于地球跟这个世界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林翰也拿不准小说里面需要的那些科技是否会出现在这边,或者说名字有没有变化。
这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越是详细越是真实,越让人有种不明觉厉的吸引感,如果一本书满是bug,那看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科幻小说虽然不像真正的科普文那样要求格外严谨,但也不能出现太离谱的错误,起码怎么建立火星跟地球的联系方式,怎么用燃料来获取水资源这些都不能弄错。
经过一番查询之后,林翰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中国作为大国之一,也往火星上发射过火星探测器,这个结果让他非常欣喜。
因为在小说里面,主角通过火星车找到了1997年发射的探索者号,马克…沃特尼将探索者号挖了出来,然后接通电源,通过静态相机跟地球联系。
最终在地球工程师的指导下,修复了避难所的通讯设备,最后得以使用计算机跟键盘跟地球进行通信。
当然这只是第一次失联的状况,由双方成功解决。但电影版并没有将小说里第二次失联的状况拍摄出来,主角第二次跟nasa失联之后,便只有采用拖拽文字的方法单方面向地球简短报告自己的状况。
为了保